下载此文档

将今论古和将古论今思想在地质学中的应用.doc


文档分类:法律/法学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将今论古和将古论今思想在地质学中的应用将今论古和将古论今是地质学中的两种传统思维方法,地质学的现有成果的取得时间里在这一思想方法论之上的。1830年英国人莱伊尔(,1797~1875)《地质学原理》一书的出版,标志着地质学的正式诞生,该书将当时各种地质知识和地质思想加以系统化,同时深入地论证了古代地质作用与现代地质作用的相似性,确立了“将今论古”—“现在是认识过去的钥匙”这一地质学的基本原理,为进行地质学研究工作找到了一条普遍运用的、也是最基本的方法因为发生在历史时期的地质作用过程已不复存在,可以用现在进行着的地质作用来加以解释在地质学研究的过程中,通过各种地质事件遗留下来的地质现象与结果,利用现今地质作用的规律,反推古代地质事件发生的条件、过程及特点,这就是“历史比较法”,或称将今论古。反之,利用地质历史时期的历史规律,来推断预测今天地质时间的发生的条件、过程和特点,成为“讲古论今”的思想。在近200年来地质学发展过程中,莱伊尔倡导的“将今论古”一直是其最根本的思维方式。因为在地质学创立的初期,人们对其所生存的地球的演化历史还很不了解,有许多现象需要去认识,而人们对眼前所发生的各种地质现象认识起来较为容易,尔后再根据“将今论古”的现实主义原则,去推断历史时期地球的演化规律,这无疑是正确的和唯一可行的方法。地球上现今仍有许多未知的现象,还需要依此原则去研究,这也正是地质学家今后重要的任务之一。随着人们对客观现象认识的深入,已经发现不同地质时期内条件是不同的,地质作用的规律也有相应的变化,现在并不是简单地重复着过去。因而不能将过去的地质作用规律和现代正在进行的地质作用规律不加分析地机械地等同起来。人类诞生的历史只有几百万年,人类在漫长的岁月中,还处于蒙昧状态,人类产生科学认识的历史只有短短的一二千年。自然有着自己的历史,生命有着自己的昨天。认识远古的历史,是人类认识的一个重要任务。认识事物的历史,才能更好地认识它的今天。将今论古方法,是认识历史的一种重要方法,在人类产生以前的事件能够认识吗?在人类早年发生的事件能够认识吗?人类自身的童年和少年时代发生的故事,能够认识清楚吗?人类的认识,总是要冲破空间的时间的种种障碍,它要认识世界的今天,也要认识世界的昨天和前天。今日的宇宙,不是古代的宇宙。今日的人类,不是古代的人类,今日的生物,不是古代的生物。今天是认识昨天的钥匙。今天发生着作用的因素,也可能同样作用于昨天。还原这些因素,我们可以恢复古代的面貌。滚滚长江东流水,浪花淘尽英雄。长江夹带着泥沙滚滚东来,在长江口留下缓缓沉淀下来。可以想见,长江的泥沙是一点一点沉积的,长江三角洲是一点一点冲积而成的。从变化较少的某个参照物的今天,也可以认识事物的昨天。今天的地球,到处是生命的绿洲,是繁华的都市。原始的地球又是什么模样?它是完美的球体,还是满目疮痍?今天的月球是远古地球的影子。它们在相似的年代里产生,有着相似的历史。但是,地球上有水,有风,有生命,生命把原始地球上发生的种种故事侵蚀得形迹依稀。月球上没有水份,没有大气,没有生命,它保持着原始的面貌。地球和月球,都曾受到天外小行星的接二连三的撞击,地球上曾经布满了一个个“星伤”。岁月掩盖了地球上的这些星伤,但是,月球上却完整地留下了天外小行星撞击的痕迹,从月球之今,可以认识地球之古。事物发展是不平衡的,

将今论古和将古论今思想在地质学中的应用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顾生等等
  • 文件大小47 KB
  • 时间2019-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