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游客,大家好!我们今天参观的是享有“世界之最”美誉的古中华门城堡。中华门城堡最早建于公元943年前后,是南唐时金陵府城的南大门,到明朝时在原基础上重新扩建,成为应天府城的南大门。南京东有钟山,西有石头山,北有长江天堑。唯独正南面是一片开阔地,中华门成为重点防守之关卡,地势极为重要,是内外秦淮河距离最近的地方。平时是交通要塞,能起到“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作用。说到南京的中华门城堡,必须先说南京的明代城墙。南京的明代城墙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是世界至今保存最大的都城城垣,1998年南京明城墙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356年朱元璋攻下元朝统治的“集庆路”,改名“应天”,他听取了谋士朱升的建议“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花费21年在南京建康府城和南唐故都城基础上扩建而成。当年朱元璋在修筑明城墙的时候,用了黄金600万两,这样的巨资一半是由国库所拨款,另外一半是由江南的富户摊派的。而江南首富,沈万三认领了将近三分之一的建城费用。为了修造举世无双的都城,朱元璋征调了1部3卫5省28府152个县的百万余众民工,主要在沿江五省(苏皖赣湘鄂),有的是南京附近各县的居民,有的是从各地征来的罪犯。修城所用的砖都是来自湖南、湖北、江西、江苏、安徽五省,有质量很高的白瓷砖和质地细密的青灰石砖两种。由20多万工匠烧制。,砖的规格长40cm、宽20cm、厚10cm、重约15-20kg。每块砖的侧面都刻有烧砖工匠、提调官等人的名字以及烧制时间等字样,以示责任到人,也正因为如此严格的责任制才使600多年前的这座明城墙历经战火依然保留至今。城墙上的字揩书、行书、草书、篆书、隶书均可见到,刻字方法有阴刻和阳刻,城砖上的字数最多的达69字。南京明城墙中还使用了六朝、南唐旧城砖。南京城垣的建设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都城建设初期。在南宋建康府城和南唐故都城池基础上扩建,疏浚河道,以便漕运,在城垣建设中没有太大的突破;第二阶段是与中都城池并建时期。南京都城方面没有扩大其当年应天府新城的范围,向北扩宽旧城到江边,对其他旧城垣只是维修和加固,但对建成的材料等方面有了一些具体的规定,如城砖统一规格,统一烧制的标准等;第三阶段是大规模建造时期。朱元璋放弃对凤阳中都城池的营造,调集大量的人力、物力重点建设南京城。为把南京修建成第一大城,首先,在南京城的建造设计上,朱元璋不拘于方位对称、距离对等,将南京城修成不规则的多边形,俗称宝葫芦形,并开辟了十三座城门,其恢弘壮丽居世界城堡之冠;第四阶段是南京城墙建造的后期。这时开始修建了外郭,还修建了外城门十八座。外郭是利用丘陵山埂培土夯成,周长60公里,是南京城的又一道屏障。为把南京修成第一大城,南京城垣于1366年开始兴建,历时21年之久,直到1386年京城才合拢,1393年外郭才全部竣工。,高度一般在14-21米,城基宽10-20米,顶部宽7-14米不等。城墙上分别建有200座屯兵的窝棚和13616个雉堞(垛口)。雉堞就是这种排列如齿状的矮墙,它是作战时的掩护物。,,。中国古代的城池一般是“棋盘式”四方形的格局,而南京城墙则是非方、非圆不规则的多角不等边形,也称为宝葫芦形。我们不难看出,
中华门城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