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华杯”征文参选论文纯理论方向
城市经济学的理论演进与新发展
赵红军感谢我的导师尹伯成教授在该文写作过程中给予的指导和帮助,也澳大利亚Monash大学经济学系孙广振博士、日本神户大学经济学系王洪光博士的有关评论。
作者为经济系博士生,学号:021015052 通讯地址:上海市杨浦区武川路78弄复旦大学北区95号301,邮编:200433。电话:50844902,**********;zhaohongjun@
(复旦大学经济学系,200433)
【摘要】本文从城市经济学的历史渊源、发展和变迁这一视角,梳理并评价了经济学说史上有关城市经济学的演进脉络,总结了城市经济学发展进程中值得借鉴的经验和教训,并展望了未来城市经济学发展的可能的新方向。
【关键词】城市经济学经济集聚城市化
The Theoretical Evolution and New Development of Urban Economics
Zhao Hong-jun
(Department of Economics, Fudan University, 200433)
Abstrac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historic origins, development and evolution of urban economics, this paper examines ments on the evolutionary veins of urban economics in the history of economic thoughts, and also summarizes its experiences and lessons that we should take. Finally, a prospect in future direction of urban economics is represented.
Key Words: Urban Economics Economic Agglomeration urbanization
一、引言
城市经济学的历史源远流长,其发展过程可谓一波三折。早在古希腊甚至更早的时候,哲学家和经济学家们就开始从劳动分工的角度关注城市经济问题了(Xenophon, -355; Plato, ; William Petty,1683);到了古典经济学的时代,城市经济学出现了一个小的研究高潮,当时不仅有城市“劳动分工”说(Adam Simth,1776),而且还盛行另一种可用以解释城市的经济学说——古典区位理论(Thunen,1826; Weber,1909; Christaller,1933; Losch,1938; Isard,1956 )。可到了新古典经济学时期以后,城市经济学不仅没有在马歇尔天才的综合之后如虎添翼,反而却经历了长时期的沉寂、徘徊。其间,虽然也曾有过多次试图推动城市经济学的勇敢的努力,但它们最终均功亏一篑,以失败告终;到了1990年代,城市经济学在经历了一番反思和调整之后,终于涌现了两股试图融入主流经济学的努力,参见图1。然而,令人奇怪的是,在1964年阿朗索(Alonso)出版了《区位与土地利用》一书之后,城市经济学却在新古典经济学对城市经济现象无能为力的大背景下,作为一门具备统一理论基础的学科而诞生。参见 Mills, E. ed(1998). Handbook of Regional and Urban economics,Volum2,Elsevier Science Ltd. pp-1.
本文关注的问题是:城市经济学的历史如此悠久,但为什么却在古典经济学之后直到20世纪60年代的漫长岁月里相对沉寂,甚至长期被排除在主流经济学之外?还有,新古典时期,城市经济学曾经出现了几次试图将城市纳入主流经济学的“努力”,为什么它们最终均以失败告终?再者,20世纪90年代出现了再次试图复兴城市经济学并使之融入主流的努力,这些努力是否能成功?等等。为了对这些问题做出较为系统的回答,本文将按如下顺序组织:第二部分回顾并评价古典城市“劳动分工说”的主要内容;第三部分简评以屠能为代表的古典农业区位理论及其与城市经济学之间的关联;第四部分对新古典时期试图复兴城市经济学的种种努力进行评述;第五部分对近年来十分盛行的
“新经济地理学”和“新兴古典城市化理论”进行评述;第六部分是本文的结论以及对城市经济学未来发展的展望。
二、“古典劳动分工”说——最早的城市经济学
早在古典经济学产生以前,有关城市的研究就已经出现了。古希腊最早的经济学家之一色诺芬(Xenophon, 公元前427年——公元前355年)就曾从分工的角度来研究人
城市经济学的理论演进与新发展理论发展城市经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