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语文课程标准的历史发展第四章语文课程设计课程性质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课程基本理念理念:①信念②思想观念语文课程理念,目的是提升语文课程的理性程度,重在为语文教育实践提供一种理性规范,是语文教育的指导思想,是语文教育规律的一种诠释。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课程基本理念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二、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三、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素养,就是对语文有长久的修养和训练,指学生在语文方面表现出的比较稳定的、最基本的、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学识、能力、技艺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具有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丰富内涵。语文素养1、语文知识。语言知识包括语言的积累,课程标准指出小学、初中阶段课外阅读不得少于400万字,背诵的优秀诗文不得少于240篇(段);掌握最基本的汉语拼音,汉字,标点以及语法修辞知识;一定的文史常识和其他知识。这是语文素养养成的基础。2、语文能力。包括识字写字能力、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的能力以及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语感力等。语文能力是语文素养的核心。3、思维能力和创造力。前面三点是从知识和能力这一维度来分析语文素养的语文素养4、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5、健康的情感。6、养成良好的个性。7、培养健全的人格。5、6、7、这三点是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维度来谈的。而第四点作为方法则贯穿于整个素养形成的整个过程。课标中规定的语文素养的基本内容:1、热爱祖国语文——爱国主义情感的具体表现2、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的正确态度:尊重语文的态度;主动学习语文的态度;崇尚真知的态度;敢于对自己的言行负责的态度3、丰富的语文知识4、扎实的语文能力5、较强的语感6、发展的思维7、良好的个性8、健全的人格二、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一、语文教育的人文性与学生反应的多元性。二、语文课程是实践性与学生言语实践能力的结合。三、母语学习重在感性把握。四、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语文教育的影响。
四(1)课标历史发展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