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服饰起源和衣料绕体
人类服装起源归结为三种自然演化的需要:一是保护的需要,二是遮羞的需要,三是装饰的需要。
原始人使用附属品除了包含广泛的装饰意义以外,还包含着神灵的意义。
文身是指人类早期出现的用锐器在身体的不同部位刻刺出各种花纹、图形、记号,并涂以颜色使之长期留存在皮肤上的风习。
块料型服装由单块或多块衣料构成,不经过或稍经缝制,主是是通过缠绕或披挂的方法,包裹在身上或利用腰带捆系披挂在身上,所以又被人们称为披绕式服装。
1. 埃及:腰衣(前2686—前1786)、筒形长裙、垂褶装束(前1550)
面料:亚麻和棉布。附属品和妆饰:凉鞋,流行戴假发,注重眉眼修饰,喜欢香水。
纸莎草和莲花是经常出现的植物题材
2. 美索不达米来:苏美尔人的卡乌那克斯(有缨的穗的裙子)
巴比伦人的缠绕式服装
亚述人的流苏服装
公元前9世纪到公元前7世纪间,服装中除了日常服装以外,还出现了礼服、军服、猎装这三种在特定场合穿着的服装类型。
3. 古印度服装:女子的莎丽,男子的陶迪,产于前6世纪
附属品和妆饰:发卡和项链
4. 中国服装:十二纹章:日、月、星辰、山、龙、华虫、宗彝、藻、火、粉米、黼、黻
《周礼》是后世历代封建帝王修订服装制度的参照范本
款式:上衣下裳和深衣连体。深衣之制必须袖圆似规、领方似矩、背后垂直如绳、下摆平衡似权四大原则。
面料:丝绸,印花工艺出现了与印章和印刷术密切相关的凸版印花织物。汉代的丝绸图案从原来以几何纹为主发展到以动物纹为主,织锦上面的吉祥文字与动物云气穿插,成为中国古代丝绸图案的一大特色。
5. 克里特—迈锡尼服装:紧身上衣和吊钟开的层褶裥裙
6. 古希腊服装:希顿(多里亚式希顿、爱奥尼亚式希顿)
多里亚式希顿的款式特点:用一整块布横向对折制作衣服,不需要裁剪。特点:一是增多了一层折返,增加了服装造型的变化,可用后面的折返包头,二是块料上移,形成了展宽垂坠的希腊式腰曲线造型,三是对折处不全部缝合,增加了布料自然垂坠感。
希腊化是指以混合古希腊和东方因素为基础的新型文明。
附属品和妆饰:乳带、发式
7. 古罗马服装:缠绕式托嘎、套头衣丘尼卡
丘尼卡的服装结构非常简单,它是利用一块布料,裁剪成“十”字形,中间挖洞,对折缝合而成,紫色作为高贵色
二、缝衫制袍
1. 袍服是那些上下相连、不收腰而包着全身的宽大衣服
2. 基督教对服饰的影响:一、由于受基督教的影响,中世纪欧洲服装呈现出在结构上的封闭性和造型上的宽大特征。二、服装造型也不再像古典时期那样将人体的形态美感作为表现对象。三、早期基督教时代的女子大都戴头巾穿长袍,日常长袍大多为朴素的单色,衣身肥大,长至脚踝。
对服饰的制约一直持续到11世纪左右。
中世纪,有一种服装上面装饰着两条红色的条纹,这种条纹被称为克拉维,它一直作为宗教的标识性装饰。
3. 拜占庭服装:帕纳拉发展成为以装饰为主的标识性服装。
达尔马提卡:由整幅布裁成十字开对折,或由两块T字开布缝合,中间留领口。
帕利姆和罗拉姆:由古希腊和古罗马时代服装演变过来的披绕式的残留样。
帕鲁达门托姆:是沿用自古罗马军用外套式样的,用长方形织物制作的大披风
转载哦服装史心得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