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财政概念课时:2课时授课序号:第1次【教学目标】学生应掌握公共财政的基本概念、公共物品的概念以及特征【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掌握财政的概念、公共物品的概念以及特征难点:公共物品的概念与特征【教学方法及手段】教学准备:查阅相关资料和新闻热点,从日常的生活入题,以大量的、感性的实例说明财政现象是无处不在的,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学方法:教师主讲,课堂交互式教学。【教学过程】1、引导学生获得感性知识——生活中的财政现象2、财政的概念3、公共物品与公共需要【作业布置】1、讨论财政职能为什莫从政府与市场关系谈起?2、结合现实归类公共物品【课后反思】第二节政府与市场关系课时:2课时授课序号:第2次【教学目标】通过本节的学习,要求正确理解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掌握市场失灵的表现,理解政府干预的手段。【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市场失灵的表现难点: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干预经济的必要性【教学方法及手段】教学准备:查阅市场失灵表现的具体案例分析教学方法:教师主讲,课堂交互式教学。【教学过程】1、检查和巩固上节知识2、提问学生思考题并指出优缺点及改进之处。3、从知识体系上衔接本节教程:政府与市场;市场失灵的表现;政府干预市场。【作业布置】1、我国经济转轨中财政职能范围调整的方向该如何考虑?【课后反思】第三节财政职能课时:2课时授课序号:第3次【教学目标】通过本节的学习,熟练掌握市场经济中的财政职能,并能案例分析法分析财政的三大职能。【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的职能。难点: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的职能。【教学方法及手段】教学准备:查阅市场失灵表现的具体案例分析教学方法:教师主讲,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过程】1、提问学生思考题并指出优缺点及改进之处。2、串讲“两会”期间涉及到市场与政府职能的热点问题。3、从知识体系上衔接本节教程:资源配置职能收入分配职能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作业布置】1、我国经济转轨中财政职能范围调整的方向该如何考虑?【课后反思】第二章财政支出的基本理论问题第一节公共物品的提供、生产和定价课时:2课时授课序号:第4次【教学目标】学生应掌握公共物品、混合物品的提供方式,掌握公共定价的概念,并熟悉分析特殊物品的提供方式。【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公共物品的提供方式、公共定价的概念难点:什么是公共生产【教学方法及手段】教学准备:准备幻灯片课件,准备教学材料教学方法:教师主讲,课堂交互式教学。【教学过程】1、讨论上节课留下的思考题2、检查和巩固重点知识3、衔接本节内容:公共物品的提供方式公共生产和定价【作业布置】1、混合品应采取什么样的生产与提供方式?2、为什么要对公共物品定价?【课后反思】第二节财政支出效益的分析和评价课时:2课时授课序号:第5次【教学目标】学生应掌握财政支出效益评价的两种方法,并在具体方案中灵活运用。【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成本收益分析法和最小成本法的概念难点:成本收益分析法和最小成本法的计算【教学方法及手段】教学准备:准备幻灯片课件,准备教学材料教学方法:教师主讲,课堂交互式教学。【教学过程】1、提问学生巩固上节重要知识点2、引导学生怎么思考作业题3、衔接本节课知识点公共物品的提供方式公共生产和定价【作业布置】1、成本收益分析法与最小成本法的区别?2、如何完善我国财政支出效益的评价方法和评价体系?【课后反思】第三节财政支出的法制化、民主化和财政监督课时:2课时授课序号:第5次【教学目标】理解公共选择理论对我国财政民主化与法制化的借鉴意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公共选择理论难点:公共选择理论【教学方法及手段】教学准备:准备幻灯片课件,准备教学材料教学方法:教师主讲,课堂交互式教学。【教学过程】1、提问学生巩固上节重要知识点2、学生回家思考题3、衔接本节课知识点【作业布置】1、自选和指导案例【课后反思】第三章财政支出规模与结构分析第一节财政支出分类课时:1课时授课序号:第6次【教学目标】了解财政支出的分类,重点掌握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购买性支出与转移性支出难点:财政支出的功能分类与经济分类【教学方法及手段】教学准备:准备幻灯片课件,准备教学材料教学方法:教师主讲,课堂交互式教学。【教学过程】1、讨论上节课留下的思考题2、检查和巩固重点知识3、串讲财政支出的热点问题4、衔接本节知识点【作业布置】1、购买性支出与转移性支出的区别【课后反思】第二节财政支出规模分析课时:1课时授课序号:第6次【教学目标】要求学生在理解财政支出结构的基础上,掌握瓦格纳法则、替代规模效应理论、经济发展阶段理论,掌握影响财政支出结构的主要因素以及我国财政支出规模发展变化的特殊性。【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瓦格纳法则、替代规模效应理论、经济发展阶段理论,影响财政支出结构的主要因素。难点:衡量财政活动规模的指标。【教学方法及手
统计学教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