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社区【“人物”第四期】宁波_孔浦二村社区_茅永贵:热血老人的晚年追梦茅永贵:热血老人的晚年追梦(浙江省宁波市孔浦二村社区) 2003年8月15日,茅永贵师傅接到了这样一个电话。电话是孔浦街道的孔书记打来的。茅师傅清楚地记得电话里的孔书记是这么说的,要不要参加门球队,明天上午到白沙门球场来,坐541路车。茅师傅当下并不知道门球是个什么玩意儿,只是书记打电话来了,作为老党员的茅师傅心想着得去看看,就去了。 16号早上,湛蓝的天空下茅师傅远远就看到白沙门球场上围着三五个人在说话。七点钟的天已经大亮,晨曦中的球场还可以闻得到青草气味儿。孔浦街道总共来了6个人,每个人发到了一副杆子和一个球。茅师傅跟着别人一样,开始像模像练起来了。回家的时候心里头还在嘀咕着:这个球小小的,要搞好还真不容易。就这样茅师傅的门球生活拉开了序幕。作为孔浦街道唯一一支门球队,6个退休的老人得尽快熟悉门球的套路和打法,早日去参加比赛。苦于自己社区没有练球场地,一干人就赶去白沙的门球场。这不,除非下大暴雨,八年来每天上午风雨无阻的训练竟也没有断过。“球场上我们社区练球的人最多了。”茅师傅笑呵呵得抚摸着手上的杆子说道。而真实的情况却是,茅师傅必须早早出门步行45分钟来到白沙门球场为队友们争取场地练球。茅师傅在2004年5月11日当选门球队队长。众人推举下的茅师傅接过了这档任务,干得分外认真。新官上任一个礼拜,门球队就出事了。两个队员因为一个球而吵架,茅师傅凭借着之前在部队当干部的经验,分个突破,循循善诱,化解了两人的矛盾。之后,茅师傅特意开了个会,针对队员之间的关系进行了一场真诚的谈话。从自我批评切入主题,让队员们彼此交心谈话,加深了彼此的默契程度,这对之后的比赛来说帮助非常大。门球队刚开始没什么名气,比赛也不多。在茅师傅的带领下队员们坚持每天练习,不断总结经验教训,2005年开始就有了名次,之后便越来越好。茅师傅对比赛的得失看得并不重,总觉得开心第一,比赛第二。轻松自然的应对状态反而使得门球队在比赛中愈发出色,发挥很好。2006年江北区8个街道比赛,茅师傅带的队伍拿了第一。之后在茅师傅的积极奔走下,门球队举办了2次全市门球邀请赛。每年他带领球队作战70多场次,参加20多场比赛。而今年门球队也已经参加了23场邀请赛,均获得了不错的成绩。作为队长,茅师傅付出得多,承担的责任也多。他用积极向上的责任心和认真负责的态度来面对自己晚年的“事业”。从最开始的不了解门球到现在每天练球上了瘾,年少的激情和热血在退休后照样涌动心潮。而这个时候的执着和热情恰恰是最为感动人心的。茅师傅甚至还像个毛头小伙子一样羞涩地笑着说道,打了还想打,有时候连做梦都在打球。为了更好地管理门球队,茅师傅年初根据队员们的实际情况制定计划,按照计划办事,年终写好总结。不仅如此,茅师傅还细心地将每一年每一次的比赛的文件都细心保留存档,包括赛前通知、比赛计分表、赛后会议记录等等。为了更好地提高打球能力,茅师傅自掏腰包订了《门球之苑》月刊,供大家学习打球技法;认真的茅师傅还经常自出考题,让队员们不断练习基本知识。茅师傅还会在赛后开座谈会,让大家分享心得体会,而每每这时自己都会上街买好些吃的给大家。平时为参加比赛、招募队员、联系场地等联系各项事务,茅师傅的电话费和交通费都花了不少,但他从不计较。记得有一年订制球服,茅师傅为了订到大家满意的球服,特意去望湖市场选购,前前后后跑了13趟。用他的话说,“能为大家服
互联社区【“人物”第四期】宁波 孔浦二村社区 茅永贵:热血老人的晚年追梦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