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新中国成立后的广播事业1、对内广播新闻事业中国的广播电视是由国家经营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中央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省以下的各级政府先后建立和健全了广播电视领导机构。建国后新中国开始了对旧中国遗留下来的34座私营电台的改造。1950年4月,中央人民政府新闻总署规定广播宣传的三项任务:发布新闻和传达政令、社会教育、文化娱乐、为了解决人民群众收听工具不足的问题,同年4月20日,发布了《关于建立广播收音网的决定》。收音网的建立不仅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广大群众收听广播的困难,也为农村有线广播的发展打下了基础。1950:多民族语言的新闻广播1954:台湾新闻广播1957:建成61座广播电台(县一级有线广播站1698个,广播喇叭90多万只)1960:R)前身是延安新华广播电台,1940年12月30日成立于延安,1945年9月5日正式播音。在解放战争时期,曾先后在陕北、太行山、平山播音。1949年3月25日迁北京,12月5日起改今名。每天仅播音2个小时1965年底,办了四套节目1966年底,对外广播语种增加到了33种,,广播新闻工作者探索的新形式主要有实况转播、广播大会、录音报道、广播讲话和现场报道几种当时在全国影响最大的是开国大典的实况转播。(1949年10月1日下午3时,北京新华广播电台在天安门城楼转播开国大典盛况)但这种方法过于耗时,因此被逐渐取消“文革”对广播事业的影响由于当时江青、林彪等反革命集团控制舆论,“文革”初期地方电台被责令全部转播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节目,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则照播报纸和新华社的稿件,颠倒黑白,混淆是非,在全国人中造成极大的思想混乱,严重损害了广播在群众中的声誉。文化大革命的干扰,导致中衡,中央广播有一定发展,地方无线广播完全陷入停滞状态,有线广播则得到较大发展。“文革”结束后广播事业的发展1979年:99座广播电台,26种语言,135套节目,2560座有线广播站,10771万只广播喇叭一个遍布全国、从中央到地方、无线与有线结合的广播传播网基本形成。
广播电视新闻学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