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方数据
论康熙对唐诗的接受张浩逊理天下的镜鉴,但于古代诗歌也颇留意,每有闲暇便康熙四十五年三月,为翰林侍读徐倬进呈《全唐诗录》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滴趸实�不仅是一个雄才大略的皇帝,而且是知识渊博的学者和富有才情的诗人。作为诗人,他创作了古今体诗一千一百多首,题材涵盖了边塞军旅、咏史怀古、山水景物、咏物、节令、读书、赠答、抒怀等各个方面,风格也有豪迈雄放、清丽自然、质朴直率、通俗平易的不同。康熙酷爱学习,他读书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知古人事”,以取得治常吟诵。他认为,“古今治乱兴亡之迹,无不可见之子诗”。””驰康熙读诗,《诗经》、《楚辞》、汉魏古诗等皆有涉猎,但尤以唐诗,特别是唐太宗、王维、李白、杜甫诗为最爱。其诗歌评论,多赞扬唐诗之语;其诗歌创作,也不乏受唐诗影响的显例。下面展论之。康熙对唐诗的推重,或者说他对唐诗的贡献,首先表现在他组织力量编纂了直到今天仍在发挥作用的《全唐诗》。他鉴于有唐一代诗歌尚未有收罗完备的总集,于康熙四十四年������三月,命江宁织造曹寅着手准备刊刻《全唐诗》。翌年,又命曹寅在扬州天宁寺设立编刻《全唐诗》的书局,并派多位饱学之士从事校订编辑工作。至康熙四十五年十月,全书告竣。四十六年四月,康熙又亲为《全唐诗》作序。序文开篇即云:“诗至唐而众体悉备,亦诸法毕该。故称诗者,必视唐人为标准,如射之就彀率,治器之就规矩��������I����������������������������������������诗歌史上至高无上的地位和它的典范性价值。在序文的后半部分,他又说:“夫��诗盈数万,格调各殊,溯其学问本原,虽悉有师承指授,而其精思独悟,不屑为苟同者,皆能殚其才力所至,沿寻风雅,以卓然自成其家。又其甚者,宁为幽僻奇谲,杂出于变风变雅之外,而绝不致有蹈袭剽窃之弊。是则唐人深造极诣之������������1������������������������������������的巅峰,是由于唐代诗人学习、创作非常刻苦,力求标新立异、超越他人,而不屑于步趋名家。这样,就形成了唐代诗坛的百花齐放。这番论述,应该说是切合唐诗实况的。唐诗之所以能凌跨各朝,成为“一代之文学”,康熙认为唐太宗的首倡之功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他在所作序文云:“唐之太宗,致治几于三代之隆,躬自撰著,一时文人才士,将相名臣,咏吟递发,藻采缤纷,踵袭雅骚之迹,光昭正始之音,而歌行律绝,独创兼能,自遐古以来,未尝有也。”���这段话既高度评价了唐太宗的政治功业,又充分肯定其在诗歌创作方面的带头作用。从“自遐古以来,未尝有也”一句看,直是把2010��1����1��常熟理工学院学报�苎�缁峥蒲������(������������������������������2155000)摘要: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焯�滴趸实�非常推重唐诗,他组织力量编纂刊印了《全唐诗》,称唐诗为“众体悉备,亦诸法毕该”。于唐代诗人中,他特别欣赏唐太宗李世民、王维、李白、往甫,但对其他诗人也注意学习。其诗歌创作,对唐诗名篇佳句吸纳颇多。好以唐诗名句作“赋得”诗,也从一个方面说明了康熙对唐诗的喜好。关键词:康熙皇帝;唐诗;接受;评论;创作������������1206��2������������A文章编号:��—������—��—�收稿日期:��—�—�作者简介:张浩逊����,男
论康熙对唐诗的接受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