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道路设计优化措施摘要:近年来,城市洪涝灾害越发受到关注,初期雨水的污染与危害也逐渐受到重视,传统“重地上、轻地下”,“重发展、轻保护”的思想正在逐渐改观。传统雨水基础设施存在的种种弊端正在逐渐暴露出来,针对城市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水资源短缺、内涝、径流污染及生态破坏等诸多问题,国家提出了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新理念。文章以新景路工程为例,主要探讨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道路设计的优化措施。下载论文网关键词:海绵城市;沥青;改造;道路;设计中图分类号:U4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8937(2016)20-0143-02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城市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城市内涝、水资源匮乏、雨水径流污染等共性问题日益突出。2015年4月初,厦门成功入选全国首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笔者参与的新景路建设,位于厦门市海绵城市试点区域―马銮湾片区西南部地带,总体呈南北走向,本次设计范围南起阳光路,往北分别与阳泰路、阳明路相交,终点至翁角路。本文结合项目实际情况,对海绵城市建立理念改造城市道路“白改黑”改造技术进行分析。 1白改黑的概念“白改黑”也就是沥青混凝土面层加铺法,主要是在对原沥青路面实施一定的病害处理后,再对一定厚度的沥青混凝土面层进行铺设的改造方法。由于沥青加铺层能够改善旧水泥路面的使用性能,同时对旧水泥路面进行充分利用,存在低造价、施工便捷以及影响交通及环境小的特点,在国内外旧水泥路路面改造中得到较多应用。 2新景路工程概况新景路道路等级为城市次干路,设计速度40km/h,道路红线宽29m,改造全长约700m。该项目改造起点位于与阳光路交叉口,往北分别与阳泰路、阳明路相交,改造终点至翁角路。其中桩号K0+030-K0+:加铺改造现状水泥混凝土路面为改性沥青路面结构,新建两侧透水路面非机动车道和透水铺装人行道;桩号K0+000~K0+030和桩号K0+~K0+:与现状交叉口采用缓坡连接。路基设计路基填料要求填土材料要求用易压实的粘性土或砂性土,有机质含量不大于10%,要求填土液限≤50%、塑性指数≤26。路床填料最大粒径应小于100mm,路堤填料最大粒径应小于150mm。不得采用杂填土、耕植土、淤泥、有机土以及含生活垃圾的土做路基填料。填土应分层进行,不同性质的土应分类、分层填筑,不得混填,填土要求在最佳含水量时压实。在路基宽度范围内,每层虚铺厚度应视压实机具的功能确定,人工夯实每层虚铺厚应小于20cm。施工之前做好本工程内各类土的最佳干容重、最佳含水率实验。路基处理本项目为旧路改造,采用“旧板处治+加铺新沥青面层”改造方案,路面结构设计图,如图1所示。路面结构旧路加铺厚度不小于10cm且小于18cm的4cm厚SMA13(70号改性沥青)6~14cm厚AC-16c(70号)2cm厚橡胶应力吸收层机械铣刨旧水泥混凝土路面2cm并拉毛,清洗干净(B)旧路加铺厚度不小于18厘米4cm厚SMA13(70号改性沥青)6cm厚AC-16(70号)8~(H-10)cm厚AC-25c(70号)2cm厚橡胶应力吸收层机械铣刨旧水泥混凝土路面2cm并拉毛,清洗干净。 3新景路道路路面结构的改造要点该段部分路面结合阳光路与翁角路实际施工情况进行相应的路面破除与缓坡处理。坏板处理由于原有的新景路是由伸缩缝分开的混凝土板构成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道路设计优化措施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