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肢患者术后护理体会【摘要】目的通过对截肢患者的护理经验的总结,探讨截肢患者术后护理的有效性。方法对50例截肢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术后的康复指导等全面护理。结果功能锻炼及时有效,明显减少了术后的并发症。结论截肢患者的心理护理和术后康复指导是消除悲观心理,减少各种并发症,恢复自理能力,提高生存质量的原动力。【关键词】截肢术后护理我科通过对50例截肢患者进行术后心理、康复指导等全面护理,收到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截肢患者50例,男31例,女19例,年龄10~76岁。截肢的原因分类:其中创伤42例,严重感染坏死7例,肿瘤1例。截肢部位:前臂13例,上臂3例,小腿14例,大腿20例。,切口出血情况,患肢抬高,减轻水肿和疼痛,保持关节功能位,术后2~3天观察切口有无感染,注意切口周围皮肤颜色及伤肢血循环情况,预防并发症;保持皮肤清洁,床单位清洁干燥,防止褥疮发生。.2饮食护理结合健康状况,给予高蛋白、高营养、易消化饮食,多吃水果、蔬菜及含粗纤维的食物。.3疼痛护理后期残肢痛及患肢痛:残肢痛的原因很多,可分为以下4类:神经断端刺激所致;断肢端循环障碍所致疼痛;残肌肉异常紧张所致疼痛;残端骨刺[1]。对残肢痛的处理除应用镇痛药等对证治疗外,还应根据病因进行治疗。截肢术后仍有已截肢的手或脚的幻觉即幻肢,发生在该幻肢的疼痛即为幻肢痛。幻肢痛的性质常有不同表现,如瘙痒、针刺感、火灼感、冰冷感等。幻肢痛的治疗给予物理治疗、止痛药等对证治疗。护理方面对于幻肢痛、残端痛应重视心理护理,给予耐心解释及安慰患者,鼓励患者用读书、看报以及与他人聊天等方式转移注意力,放松疗法,以及调节患者的情绪等。.4预防并发症继发性出血是一种危险的并发症,多发生在术后7~14天,常见原因是血管结扎处线头滑脱、结扎处坏死脱落、残端感染腐蚀血管等,故术后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床旁常规备止血带,对严重感染的残端尤其要提高警惕。截肢术后肢体残端可适当垫高,以防止局部出血与肿胀,但应注意截肢后因肌肉力量的均平衡导致下肢截断部位以上的关节常易发生屈曲、外展、畸形,可严重影响以后安装假肢,故应维持截肢残端位于伸展位,保持残端固定于功能位,即使为了防止出血或血肿而垫高残端,2天后应尽快放平[2]。.5功能锻炼截肢术后患者离床后往往有失衡感,同时有心理失落感。因此,应协助患者进行健全肢体的功能锻炼,以期达到尽可能早的恢复自理生活的目的。残肢功能锻炼在于改善截肢患者全身状态,促进残肢定型,增强肌力,提高关节活动力,有利于充分发挥存留肢及假肢的功能[3]。术后指导患者早期功能锻炼,指导患者尽早床上坐起或下床进行残肢主动活动,上肢残肢1~2天可以锻炼,下肢2~3天以后练习坐起。患者情况良好,术后1周开始扶拐走路,防止不习惯扶拐失去重心而跌倒。.6出院指导嘱患者出院后注意护理残肢和进行功能锻炼,每天清洁残肢
截肢患者术后护理体会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