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浅析湘西苗族唢呐旋律风格的文化成因.docx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浅析湘西苗族唢呐旋律风格的文化成因湘西苗族唢呐主要流行在各县内的苗族聚居地。多用于苗族的婚嫁、丧葬仪式中。苗族唢呐的内容形式多样,风格独特,艺术性强,具有大众性趣味性等特点。它的音色明亮,尖锐与汉族唢呐曲有着明显的区别。以下就苗唢呐的旋律色彩和节奏律动和调式终止上来分析苗唢呐的风格特点。一、苗族唢呐的音乐特色旋律色彩苗唢呐旋律进行采用平稳和跳进相结合。常见的音程有二度、三度这样的级进和五度、六度、七度、八度这样的大跳音程穿插其中。喜好用六度以上的大跳来调和音乐的“口味”。这种注重线性音乐和线性音色的结合,是苗唢呐的一大特色。节奏律动在节奏律动方面,苗唢呐曲可分为均分律动和非均分律动。均分律动以2/4或或4/4拍,节奏感强烈,这种曲子主要用于接亲时催促新娘上轿或者一些欢快的曲子中,如《新娘上轿》《四门》《三点》等曲子。非均分律动,没有明显的节拍感,乐句的划分依照演奏者的气息或是根据乐思的发展而定。在乐曲中,自由延长的音较多,这类乐曲主要用于悲伤的场面,如在白事中的《半路》《出门》。在接亲时,为了渲染父母与女儿难舍难分的气氛吹奏的《车珠调》,当然这样的划分是从整体来看,苗族唢呐曲的大部分节奏韵律还是以非均分律动为主,自由是节奏韵律的特点。终止式苗族唢呐的结尾称为“煞果”。根据类型来看,主要有主音终止,异调终止和突煞终止。主音终止是大多数音乐常用的一种终止手法,它在听觉上带给人们一种完满的终止感,如唢呐曲《升堂拜礼》,其起调毕曲都用“徵”,调式非常明确,终止音等于调式主音,成为这种类型的手段。和主音终止相反的是,异调终止带给人们的是一种相反的感觉。它不完满也不协和,它原本是要结束在主音的位置上,却转向另一个从属音级上,如唢呐曲《新娘上轿》全曲以羽调式为主,在乐曲结束时下二度转到了“徵”音上,造成了不稳定的终止感。如《四门》: 整个曲子与原本是角羽交替的旋法,但在最后结束时,却用小七度上行大跳到“商”音上,造成了曲调的不稳定性,同时带来了突兀的色彩。突煞终止,是指在乐曲结束时,用一个很短的音符结束乐曲,造成曲终意未尽的感觉。刚听到这种曲子时,有些失去平衡的感觉,但多听几次就能发现这种曲子的特别之处。如以下这首《出门》的结尾部分: 这首曲子终止时,利用了开始乐段的材料做为结束,造成是乐曲在听觉上感觉从头反复但却是最终的结束,使乐曲产生了新鲜感。二、旋律风格的文化成因历史与环境的成因苗族人生性豪爽不拘礼节。民国学者王宗甲在《湘西特种部族鸟瞰》中写道“:苗族强悍,著自上古,被逐南迁,实有难言之苦衷,舍中原之乐土,而迁入山峦瘴万之地,诚所谓下乔木入于幽谷。”这段话中道出了苗族人性格粗旷的两个原因:一是战争迁徙所致。二是自然环境的影响。从无数的史料记载中我们可以看出,苗族经历的战争之多和迁徙之远,是造就这个民族性格最根本的原因。苗族相传为槃夸子孙,苗族的祖先蚩尤与黄帝逐鹿之战后,蚩尤大败,其部族被一再驱逐,他们爬山涉水寻找自己理想的家园。现在湘西巴代古歌中还流传着苗族七次迁徙的经历。又因为每个朝代的君主唯恐苗人作乱,使派兵征讨,苗人的生活可谓水深火热。《史记》:“周宣王二年,荆楚蛮叛,王命方叔讨平。”至唐虞时,荛克之于丹水;舜窜之于三危(今甘肃敦煌县)。苗民们在战争中受到巨大的创伤,但是部族没有涣散,集中于长江以南,分布于洞庭、彭蠡及安徽,福建广东等地,与汉族对抗。由

浅析湘西苗族唢呐旋律风格的文化成因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miao19720107
  • 文件大小19 KB
  • 时间2019-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