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 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设计理念〗 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倡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学硬背和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掌握明清经济发展的表现:大量引进外来高产农作物;棉纺织,丝织和制瓷业发展;商品经济活跃;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 能力目标: ①引导学生思考明清时期资本主义发展缓慢与封建制度走向衰落两者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辩证思维能力。 ②引导学生联系明清对外交往的情况和今天中国改革开放的实际,思考清朝“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提高学生观察和分析事物的能力。 ③通过阅读、思考、表述、反问等培训方式,指导学生掌握历史学习的方法和技能。(二)过程与方法 ①“先学后教,以教导学”,师生互动共同完成课堂教学,以达到教学相长,师生共进。②利用现代教学技术辅助教学。③运用实物展示激趣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15—17世纪,随着封建经济的发展,中国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在封建社会内部产生了,但封建专制制度却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正常发展,这说明封建制度已无法推进中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它已经衰落了。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封建专制制度的落后腐朽。 ②通过学习,了解西方资本主义对外侵略的罪恶行径,同时认识到落后和封闭就要挨打,只有开放才是民族的发展的必由之路。 〖教学重点、难点及其处理〗 1、重点 ①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处理:明朝资本主义产生的前提是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典型表现是“机户出资、机工出力”。 ②闭关锁国。处理:政策根源:“重本抑末”的封建经济策略;基础:自给自足的超稳定的封建经济结构;思维:天朝大国的浅见陋识;客观原因:欧洲殖民扩张;对中外交往的畏惧;具体表现:海禁;影响:弊大于利,阻碍了中国的发展和进步。2、难点:明清经济发展缓慢的原因分析。 处理:已趋于衰落的封建专制制度阻碍了社会各方面的进步;事例分析:闭关锁国使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失去了广阔的海外市场,阻滞了资本的原始积累。 〖教学准备〗 1、实物资源 ①玉米、土豆、花生等农作物。 ②棉布、真丝、呢绒、化纤织物等纺织品。③清朝铜钱若干。 2、小黑板-----《预习提纲》 (1)明朝时我国广泛引种了哪些高产农作物?你觉得这些高产农作物的引进将起到怎样的作用? (2)明朝时手工业技艺的先进,手工业品的畅销说明了什么? (3)明清时期商品经济活跃的具体表现有哪些? (4)“机户出资、机工出力” ①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②“机户”和“机工”各是什么人?他们之间是怎样的一种关系? ③它所描述的情况出现于何时?何地?何行业?为什么会在这一时期、这些地区、这个行业出现这种情况? ④假如你是明朝时的一位“机户”或“机工”,想象一下你一天的生活将是怎样的?你最大的梦想是什么? (5)闭关锁国。 ①清朝统治者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是什么?你认为“闭关锁国”能御敌于国门之外吗?为什么? ②清朝“闭关锁国”的具体表现是什么?你知道同一时期的欧洲政府最关注、热衷的是什么事情吗? ③从历史的角度看,清朝的“闭关锁国”对中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④“闭关锁国”给你的最大感触是什么? 3、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上课前准备好的玉米、土豆、
第20课--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教学设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