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与爆炸燃烧与爆炸广义的自燃包括受热自燃和本身自燃两种。受热自燃(加热自燃):可燃物被外部热源间接加热其达到一定温度时,未与明火直接接触就发生燃烧,这种现象叫做受热自燃。比如可燃物靠近高温物体时,有可能被加热到,定温度被“烤”着火;在熬炼(熬油、熬沥青等)或热处理过程中,受热介质因达到一定温度而着火,都属于受热自燃现象。本身自燃:可燃物在没有外部热源直接作用的情况下,由于其内部的物理作用(如吸附、辐射等)、化学作用(如氧化、分解、聚合等)或生物作用(如发酵、细菌腐败等)而发热,热量积聚导致升温,当可燃物达到一定温度时,未与明火直接接触而发生燃烧,这种现象叫做本身自燃。比如煤堆、干草堆、赛璐珞、堆积的油纸油布、黄磷等的自燃都属于本身自燃现象。受热自燃和本身自燃都是可燃物在不接触明火的情况下“自动”发生的燃烧。它们的区别在于导致可燃物升温的热源不同,引起受热自燃的是外部热源,而引起本身自燃的热源来自可燃物内部。请注意一些书中讲的自燃是狭义的,只限于本身自燃。就实际情况来讲,本身自燃引起的火灾较多些。气体发生分解爆炸的条件是什么?常见的分解性爆炸气体有哪些?气体发生分解爆炸需要一定的条件:首先,气体必须是分解性气体,即气体本身能发生分解,而且分解放热比较多。一般说来,分解热在80千焦/摩尔(kj/mol)以上的气体可能发生分解爆炸。这是由气体的化学组成所决定的,是发生分解爆炸的内因。其次,需要一定的压力。每一种分解爆炸性气体都有一临界压力,低于这个压力,一般不会发生分解爆炸;高于临界压力,压力越高,分解爆炸的危险性越大。再次,要有点火源(初始能量)。各种分解爆炸性气体的最小发火能不问。同一种气体的最小发火能随压力的升高而降低。最小发火能越低,气体发生分解爆炸的危险性越大。以上后两个条件,是分解爆炸的外因。常见的分解性爆炸气体有:乙炔、乙烯、丙烯、臭氧、环氧乙烷、四氟乙烯、一氧化氮、二氧化氮等。如何知道某种可燃气体(蒸气、粉尘)爆炸极限的数值?在很多情况下,需要知道可燃气体(蒸气、粉尘)爆炸极限的数值。这些数值可以通过下述三个途径求得:(1)查资料。常见的单纯物质的爆炸极限可以从有关手册或工具书、专业书上查出。由于测试方法及设备不尽相同,在数据上可能会有差异,所以引用数据是一定要注明“来源”的。遗憾的是混合可燃气体的爆炸极限无法查到。(2)测试。现有国家推荐标准GB/T12474一90《空气中可燃气体爆炸极限测定方法》。此方法和设备较为复杂,一般单位不具备条件,必要时可委托有此设备的单位(如天津消防所、大连石化安全技术研究所等)进行测试。(3)估算。估算方法有十几种,其中比较有实用价值的是几种可燃气混合气体爆炸极限估算公式:理·查特里公式。如将估算结果用于重要场合,最好经实测验证一下。产生粉尘爆炸的条件是什么?发生粉尘爆炸的首要条件是粉尘本身可燃,即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氧化反应。如前述的媒尘、铝粉、面粉等;其次,粉尘要悬浮在空气中达到一定浓度(超过其爆炸下限),粉尘呈悬浮状才能保证其表面与空气(氧气)充足接触,堆积粉尘不会发生爆炸;再次,要有足够引起粉尘爆炸的起始能量。只要同时具备上述三个条件,就会导致粉尘爆炸。与可燃性混合气体爆炸相比,粉尘爆炸有什么特点?与可燃气混合气爆炸相比,粉尘爆炸具有以下特点:(1)从起爆条件方面看:1)只有达到一定浓度(达到或超过爆炸下限)的漂浮粉尘云才可能发生爆炸。而要达到这个条件需要有一定数量的粉尘并且有外力(如风或机械力)将粉尘扬起才成。而可燃气体通过自然扩散就可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2)粉尘燃烧是一种固体燃烧,其燃烧过程比气体复杂,点燃粉尘所需的初始能量也比点燃气体的大得多(相差近百倍)。(2)从爆炸的后果及危害方面看:1)一般说来,与可燃气体爆炸相比,粉尘爆炸燃烧的时间长,产生的能量大,造成的破坏及烧毁的程度比较严重。2)粉尘爆炸引起的冲击波,会使周围的堆积粉尘飞扬起来,从而可连续引起二次、三次爆炸,使得危害扩大。(3)粉尘容易引起不完全燃烧,因此在产物气体中含有大量一氧化碳,有发生一氧化碳中毒的危险。(4)粉尘爆炸时因为粒子一边燃烧一边飞散,容易使周围人体受到灼伤。如何判断生产场所是否有粉尘燃爆的危险?一般的判断需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了解该生产场所存在的可燃粉尘(或可燃纤维,下同)的爆炸极限浓度(主要是爆炸下限),并实测生产场所空气中可燃粉尘的浓度。这是判断该场所是否可能发生粉尘爆炸的主要依据。需要注意的是:同一场所同时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可燃粉尘,或粉尘在与可燃气体同时存在时,混合物的爆炸下限值比组成混合物各单独成分的爆炸下限值均要低。换句话说,即混合物的爆炸危险更大些。(2)了解粉尘的粒度、比重、自燃温度、导
燃烧与爆炸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