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资本论的叙述方式,谈谈你对逻辑与历史统一的理解。一、《资本论》最基本的逻辑方法:历史与逻辑相统一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所展现给读者的是“逻辑与历史的统一”、“对立统一和矛盾分析法”等方法。这里所说的历史与逻辑相统一,从广义上讲,历史包括其结果——现实。“就狭义而言,历史与现实有着本质的区别,也就是说历史是现实的原因,现实是历史的结果”。②“马克思在《资本论》当中所揭示的资本主义的经济规律,不但是现实的,而且也是其历史的本质联系”,③历史与逻辑相统一,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具体化,正是遵循这一原则,马克思克服了黑格尔在历史与逻辑相互关系上的唯心主义观点,建立了符合资本主义历史规律的研究方法。④历史与逻辑辩证统一的研究方法是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所采用的最基本的方法。《资本论》运用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把逻辑的分析与历史的分析辩证地结合起来,成了对当时与当今社会影响极大的重要著作。在马克思看来,历史的起点,也就是逻辑的起点。马克思把历史和逻辑的一致建立在唯物主义的基础之上,逻辑的方法是用来反映历史进程和现实的科学方法。马克思认为:“从最简单上升到复杂这个抽象思维的进程符合现实的历史过程”。⑤逻辑的展开必须在本质上符合历史的发展过程,同时,历史过程也只有在逻辑的展开中才能再现出来。“因此,把经济范畴按其在历史上起决定作用的先后次序来安排是不行的,错误的。”⑥只有按照事物的内在结构来决定事物的先后时间次序,才能再现历史进程的本质。历史与逻辑既不是简单的等同又必须在本质上达到相统一,即是历史与逻辑的辩证统一。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把逻辑建立在历史的基础之上,并致力于揭示逻辑所包含的全部真实的历史内容。马克思说:“劳动产品的价值形式是资产阶级生产方式的最抽象的、但也是最一般的形式,这就使资产阶级生产方式成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生产类型,因而同时具有历史的特征。”⑦换言之,对于资产阶级生产方式的分析必须充分揭示其历史的特征,即要充分揭示资本这一范畴在什么样的历史条件下才是真实的。在马克思看来,这种特殊的、历史的内容就在于商品生产的普遍化,在于劳动产品的价值形式成为社会生产的最一般、最普遍的形式。马克思通过对商品分析的逻辑展开阐明了从简单商品生产到资本主义商品生产转化的基本历史条件,因而使资本这一范畴的真实的历史内容得以揭示。资本不再像古典政治经济学所说的那样是任何一个时代都可以发生的人类的积累劳动,而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态。对于资本存在的历史条件而言,单有商品流通和货币流通是根本不够的。只有当货币所有者在市场上找到劳动力时,资本才会产生,尽管资本的古典形式是商业资本,而且真正的资本也是从货币或占有生产资料的商业资本中产生出来的。但是资本作为经济范畴仍应有其自身的历史因素。这里只需要从理论上把握这个事实,至于其产生历史,不是纯粹理论分析所必需的。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运用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研究方法从理论上再现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逻辑,并揭示其具体的历史内容。⑧恩格斯认为:“在这本著作出现以后,已不可能把奴隶劳动、农奴劳动和自由的雇佣劳动在经济上等量齐观了;不可能把对于以自由竞争为特征的现代大工业有效的规律,直截了当地搬到古代的关系或中世纪的行会上去,或者当这些现代的规律不适合于先前的关系时,简单地宣布后者为异端。”⑨因此,“在《资本论》中对于资本范畴的阐述与说明,绝不限于关于资本总公式的抽象的推演,而是有大量的历史事实的论证。只有从资本的发生、发展的历史条件去理解,才能从逻辑上把握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运动进程。同时,也只有充分揭示范畴的历史内容,才能使经济范畴成为现实中真实的东西。”⑩《资本论》中的逻辑顺序是依历史上的次序确定的,前者必须与后者一致来展开,而逻辑的顺序正是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过程,抽象的东西反映历史发展是较早的、较为简单的规定,具体的东西反映历史发展较晚的、较为复杂的、多样性的规定。“在马克思的三卷《资本论》中,历史与逻辑的相一致主要体现在科学的抽象法、从历史发展中认识资本主义的现实、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认识史三个方面。”(11)在马克思看来,“历史地出现的政治经济学,事实上不外是对资本主义生产时期的经济学的科学理解”。(12)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经历了由现象到本质的发展过程,这一发展过程表现为从具体运动到抽象运动之概念运动。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研究中探讨的从具体运动到抽象运动的概念,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史上从具体到抽象概念运动的继续与发展,这一概念运动的发展过程是在《资本论》中完全得到充分的体现,特别是在《剩余价值理论》的手稿当中,(13)马克思对斯图亚特、重农学派和亚当?斯密关于剩余价值纯粹形式相关概念的考察,是对其历史的顺序和概念运动的顺序的考察。这个顺序体现在从重商主义的商业利润概念到重农学派的地租概念,再到亚当?斯密的“利润概念”,从重商主义的“交换价
2015年马克思主义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