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Ⅲ“第二章第一节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说课稿融安县高级中学地理组雷婷婷各位领导、老师们,你们好!今天我要进行说课的内容是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第二章第一节“荒漠化的危害与防治”,首先,我对本节内容进行分析: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是湘教版教材高二地理必修Ⅲ第二章第一节内容。土地荒漠化问题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问题,近年来,我国北方地区不断受到沙尘暴的袭击,而且发生的次数越来越频繁,形成的强度和范围越来越大,造成的危害也越来越严重。沙尘暴的发生是土地荒漠化、沙漠化直接导致的结果,本节内容——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是自然环境被破坏的主要问题之一,它给我国北方生态环境、农牧业生产、社会和相关产业以及世界的环境质量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已经引起社会民众的广泛关心。本内容包含的问题地理分析思路和模式的知识,是以后学习问题地理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也是今后高考的必考内容。二、说教学目标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高二年级学生他们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1)理解荒漠化的含义及其成因。(2)了解荒漠化的危害。2、 能力目标:(1)通过对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因素的分析,理解荒漠化的含义和造成荒漠化的自然和人为原因。(2)通过对荒漠化的分析,掌握问题地理的分析思维和答题模式。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通过认识人类活动对整个地理环境的影响,树立正确的人地观、科学的环境观。(2)通过案例分析,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精神。三、说教学的重、难点本着高二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荒漠化的成因和防治。重点的依据:只有掌握了我国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和人为原因,才能理解和掌握问题地理的分析思路和答题方法。教学难点:荒漠化的成因。难点的依据:分析我国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对于学生来说比较难,因为学生对初中时期的地理没有学科不重视,在中国地理这方面的基础知识掌握不好。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节内容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四、说教法基于本节课内容的特点和我校高二年级学生的学习现状,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1、直观演示法:利用景观图片的展示和视频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2、活动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景等活动形式获取知识,通过地理图表、地理学数据进行分析,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3、小组讨论法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学习小组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由于本节内容与社会现实生活的关系比较密切,学生在电视和网络上已经具有了直观的感受,所以可以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本并思考,并例举生产实践上存在的一些有关的土地退化的现象,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讨论,然后进行归纳总结,得出正确的结论。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对本节知识的认知更清晰、更深刻。五、说学法教学过程中学法的指导非常重要,要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说课稿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