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去来兮辞陶渊明关于陶渊明陶渊明(1007-1072),名,字,号先生,世称先生。时期诗人。有《陶渊明集》传世。他的作品质朴、冲淡、自然。也有一些被鲁迅先生称为“金刚怒目”式的抒发政治理想的作品,如《咏荆轲》、《读山海经•精卫衔微木》等诗,有悲愤慷慨之情,这说明他对政治并没有忘怀。元亮潜五柳东晋田园靖节字词辞,是介于散文与诗歌之间的与“赋”相近的一种文体。因起源于战国时期的楚国,又称楚辞、楚辞体。又因屈原所作《离骚》为这种文体的代表作,故又称骚体。到了汉代常把辞和赋统称为辞赋,后人一般也将辞赋并称。这种文体,富有抒情的浪漫气息,很像诗,但押韵和句式都比诗自由,比散文整齐,且篇幅、字句较长,句中多以“兮”字来帮助和谐语气,表情达意。一般四句一节,每节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读后稍作停顿;以六字句为主,都按三拍读。辞和赋的区别,一般来说,辞重抒情,而赋重叙事。关于“辞”的文体解读文章标题归去来兮辞——回去吧。“来”,语助词,无义。——语气词。——文体的一种。古汉语知识点●景翳翳以将入:●或植杖而耘耔:●悦亲戚之情话:●将有事于西畴:。。同“影”,影子,指日光。同“置”,放置。从事农务,开始农耕。内外亲属,主要指亲人(包括父母、妻儿)。●携幼入室:●眄庭柯以怡颜:●园日涉以成趣:●时矫首而遐观:●请息交以绝游:●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或棹孤舟:●善万物之得时:●乐夫天命复奚疑:。形作名,幼小的孩子。使动,使……愉快。名作状,每天、天天。名作状,时而、时时。使动,使……停止意动,以……为悦\乐。名作动,划(船)。意动,以……为善,欢喜、羡慕。意动,以……为乐,安享。●既自以心为形役:●问征夫以前路:●稚子候门:●复驾言兮焉求:●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寓形宇内复几时:●胡为乎遑遑欲何之:●乐夫天命复奚疑:。被动句。介宾短语“以前路”后置。省略介词“于”。宾语前置句,“焉求”意为“求焉”。介宾短语后置。省略介词“于”。宾语前置句,“胡为”、“何之”。宾语前置句,“奚疑”意为“疑奚”。序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乙巳岁十一月也。
《归去来兮辞》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