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绪论一、康复评定的概念:是通过收集资料、分析患者的各种资料,从而准确地判断障碍的情况并形成障碍学诊断的过程。二、康复评定的层次:根据《InternationalClassificationofFunctioning,DisabilityandHealth,ICF》,以及残损、残疾、残障的分类,康复评定包括功能障碍的评定,能力障碍的评定和社会性障碍的评定三个层次。三、康复评定的目的:1、确定障碍层次,明确障碍情况;2、制定康复目标,奠定治疗基础;3、判定治疗效果,修正治疗方案;4、帮助判断预后,加强医患合作四、康复评定的特点:1、广泛使用量表法2、强调分析性评定与综合性评定相结合3、重视专项的综合评定4、分期反复进行评定五、康复评定的特点:1、广泛使用量表法;2、强调分析性评定与综合性评定相结合;3、重视专项的综合评定;4、分期反复进行评定六、康复评定的步骤:1、收集资料——A采集病史B检查障碍2、综合分析资料——A确定障碍问题B明确残存的功能或能力3、总结评定结果——A分析障碍原因B形成障碍学诊断C明确康复目标,制定康复治疗计划七、康复评定的类型:1、定性评定2、半定量评定3、定量评定八、康复评定的方法:1、观察法2、调查法3、量表法⑴等级量表法⑵总结量表法4、视觉模拟尺评定法5、仪器测量法九、康复评定的基本原则:1、选择正确的评定方法(根据评定目的选择评定方法;选择信度、效度高的评定方法;根据障碍选择评定方法;全面与针对性结合,适当选择评定内容;根据客观条件选择评定方法)2、确定恰当的评定时机3、营造良好的评定环境4、实施专业的检查评定5、加强医患的密切合作第二章关节活动度评定一、关节活动度又称关节活动范围(rangeofmotion,ROM)是指关节活动时经过的角度,具体来说就是关节的移动骨在靠近或远离固定骨的运动过程中,移动骨所达到的新位置与起始位置之间的夹角。关节活动度的分类:主动关节活动度(AROM)、被动关节活动度(PROM)关节活动度评定的目的1、确定关节功能状况2、明确关节活动度异常的原因3、指导康复治疗影响关节活动度的因素(一)生理因素1、构成关节的两个关节面的弧度差2、关节囊的厚薄、松紧3、关节韧带的强弱、多少4、主动肌、拮抗肌的力量病理因素1、关节内异常2、关节外异常关节活动度评定的注意事项1、明确适应证与禁忌证——关节急性炎症期、骨化性肌炎患者、关节脱位、骨折未愈合不能进行关节活动范围测量。采取正确的体位和固定3、正确摆放角度尺4、暴露检测部位5、同时测量主动和被动关节活动度6、认真分析运动终末感7、正确记录、分析测量结果六、主要关节的测量方法(肩、肘、腕、髋、膝、踝)-----P16七、ROM结果分析第三章肌力评定一、肌力:广义是指肌肉收缩时产生的力量,狭义的指肌肉主动收缩时产生的力量,及静态或动态收缩的能力。肌的分类:原动肌、拮抗肌、协同肌三、肌收缩类型1、等长收缩---肌肉收缩时,肌力明显增加,但肌长基本无变化,不产生关节运动的收缩,其主要作用是用于维持特定体位和姿势。2、等张收缩---是肌肉时,肌力基本不变,但肌长度变化,引起关节运动的收缩。根据肌肉起止部位的活动方向,可分为向心性收缩和离心性收缩。向心性收缩---肌肉收缩时,肌肉起、止点相互靠近,肌肉的长度缩短。离心性收缩---肌肉收缩时,肌肉起、止点相互远离,
康复评定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