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BA完全手册(修订版)本文包括21部分,内容详尽但比较长,希望大家仔细阅读MBA完全手册(一):前言在当今这个经济利益高于一切的时代,成为主宰市场的企业家是很多人的梦想。但要成为一名真正的企业家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人们常常这样问:企业家是“生”出来的还是“学”出来的?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世界上有很多著名的企业家如比尔·盖茨、卡耐基都没有真正系统的学习过管理,但这并不妨碍他们成为一流的成功的企业家。企业家有很多类型,有先天型企业家,有后天型企业家。前者如我们列举的企业家我们可以称为天才企业家,后者叫英才企业家。英才企业家是可以通过学习培养而产生的,这一点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认同。而通过在大学的工商管理学院接受正规的系统培训从而获得工商管理硕士学位——MBA,已经被公认为产生“英才企业家”的最佳途径。MBA是工商管理硕士(MasterofBusinessAdministration)的英文缩写,它是一个具有国际可比性的专业学位,一个非常有价值的、富有生命力的国际性学位,其目标是培养高层次务实型管理人才,目前是全世界最为知名和被广泛认可的学位。MBA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其招生来源可以是各种本科(或以上学历)专业背景、在企事业或其主管部门工作过三年以上、有实际经验的现职人员,培养的是高质量的、处于领导地位的职业工商管理人才。MBA教育结合学员的实际经验并通过多门管理课程的学习,使他们形成广博知识与较强能力的综合优势。MBA比较注重复合型、综合型人才培养,重视能力培养,传授的是面对实战的“管理知识和管理经验”,而不是侧重理论研究的“管理学”,正是这一点使它与普通的管理学硕士区别开来。在近百年的历史上,MBA教育为世界各国的经济腾飞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目前,我国的企业正由传统型企业向现代化企业成长和过渡,这首先需要一大批企业家的涌现。工商管理硕士就是新一代企业家的苗子,工商管理学院就是造就现代企业家的摇篮。中国企业的持续成长和竞争力的增强不但需要“天才企业家”,更需要“英才企业家”,不但需要学术型、思辨型、知识型和分析问题型的学者或管理硕士,而且需要技术型、行动型、能力型和解决问题型的MBA。MBA教育追求的目标就是培养和造就综合型的高级管理人才。MBA完全手册(二):MBA的起源和发展MBA教育起源于美国。一般认为,美国最早的管理学院是1881年在美国宾西法尼亚洲立大学设立的TheWhartonSchoolofFinanceandEconomics,而工商管理硕士培训计划(MBAprogram)要晚些,大约于1908年诞生于哈佛大学,到现在已经有近100年的历史。目前全世界每年有数以万计的MBA毕业于世界各大学商学院,成为出类拔萃的工商管理人才,领导着世界各国企业在世界商场中逐鹿。管理教育在刚刚起步的时候主要是强调气度和性格的陶冶,而非实际专业知识,显得曲高和寡,一时没有获得工商企业界的热烈反应。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管理教育在工商界的推动下,得到了初步的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管理教育更是蓬勃发展起来,这主要源于两次世界大战中美国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的明显分离所产生的对企业管理人员的迅速膨胀的要求。战争结束后,战时经济转变为和平时期经济,人们的消费能力大量释放,市场兴旺,为企业带来了大量扩充机会。同时许多退伍军人根据退伍军人教育法案进入大学就读,其中很多又都选择了商学院的MBA学位,哈佛大学辉煌的1947届就是这“出类拔萃的一代”中的佼佼者。需求的骤增最终暴露了美上的诸多弱点。1958年卡耐基基金会和福特基金会各自的综合研究报告不约而同地明确了管理教育的实务性质,主张加强学生的定量分析能力,并基本形成了后来影响颇广的结构化的课程体系。这之后的六七十年代,美国管理教育的重点便放在了MBA上,美国每年授予的MBA学位数量达到授予硕士学位总数的20%以上,管理教育再次进入空前的蓬勃发展时期。进入80年代,以1984年《哈佛商业评论》“管理学院不能令人满意的管理教育应对美国工商业国际竞争力下降负有一定责任”的批评意见为代表的,对当时美国MBA教育状况的批评,引起管理教育界长时间深刻的反思。但这一次并未走向统一的模式,而是走向各自的探索,这就形成了80年代末至今的管理教育创新,包括国际化、课程的整合、加强对领导才能、团队意识和管理技能的训练,强调丰富学生的科学技术知识,对企业和企业家伦理的重视,网络大学与远程教学的实践等等。世界最著名的商学院哈佛商学院首创了案例分析的教学方法——就是利用对真实世界的实例分析,代替对学术理论的过分依赖。这一方法至今仍是MBA课程的基础,因此哈佛商学院MBA教育被看作是世界MBA教育的真正开始。在美国,MBA学习包含了一个为期两年的课程。在第一学年和第二
mba完全手册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