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独立意识的培养 摘要:目前由于独身子女的不断增多和家庭水平的不断提高,许多孩子养尊处优,独立意识差,什么事情总是说:“老师,你来帮我。”其实要做的都是很容易的,可那些孩子却只是站在边上,等着我们去做。孩子从家庭到幼儿园,短期内仍不能改变要求成人包办、代替的坏习惯。因此,我们需要在幼儿时期在家园共同努力下培养幼儿的独立性,为独立性的发展创造环境与条件。 关键词:独立性 家庭 幼儿园 每次午睡起床,我总会发现有几个孩子会说:“老师,我不会,你帮帮我。”其实要做的都是很容易的,可那些幼儿却只是站在边上,等着我们去做。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由于独身子女的不断增多和家庭水平的不断提高,许多孩子养尊处优,独立意识差。幼儿从家庭到幼儿园,短期内仍不能改变要求成人包办、代替的坏习惯。《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要求“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睡眠、盥洗、排泄等生活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幼儿成长到一定的阶段,应该要求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训练孩子的动手能力。因此,我们需要在幼儿时期在家园共同努力下培养幼儿的独立性,为独立性的发展创造环境与条件。 一、在幼儿园生活活动中培养幼儿的独立能力 2-3岁幼儿自我意识开始萌芽,言语和动作的发展迅速,对周围世界的认知范围扩大。因此,我们要通过各种形式,让幼儿知道,自己已经长大了,要慢慢地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幼儿的独立意识是在实践中逐步培养起来。 (一) 尝试生活上的自我管理。 在生活活动中,幼儿是活动的主体。他们获得身体、心理的发展是在一定的外部条件下,自身活动的结果。因此我们在对幼儿进行生活活动的过程中要研究幼儿的所想,所为。幼儿能够自己想的,就让他们自己想;幼儿自己能够做的,就让他们自己做。在发挥主体作用的过程中,培养他们的独立意识,发展他们的独立能力。 生活活动来源于幼儿生活的本身,对幼儿而言,“愿意、乐意做力所能及的自我服务”是最重要的,能让幼儿在每天的生活中逐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独立意识。根据幼儿的意愿,我们尝试了幼儿生活上的自我管理。 例如:中大班开展了“小小监督员”。在幼儿园里,负责检查老师及小朋友做的怎样。如:洗手时是否注意节约用水?饭前是否洗手?等等。幼儿在督促别人的同时,也提醒了自己。 幼儿园的许多生活规则,由幼儿自己参与讨论制定的。虽然在开始时,幼儿提出的规则还不全面,但随着活动的开展、幼儿生活经验的丰富,他们会把不合理、不全面的规则进行调整。让幼儿成为自己生活的主人,成为教育活动的主体,积极主动地发展自己,看到自己的力量,意识到自身的价值,而且体验到了在自主活动中带来的乐趣。 法国教育家卢梭曾说过:“儿童的生活本身就是教育”。教育的最大价值和出发点,就是让儿童在自然状态下享受自由、快乐、平等的生活,从小就拥有一个幸福快乐的童年。生活是美好的、快乐的。我们将提炼出的有效生活指导策略运用于幼儿的生活活动指导之中,使幼儿在生活活动中愉快并自主的获得发展;让幼儿在适应生活的过程中热爱生活,享受生活,热爱教育为他所提供的一切,热爱生活为他们所创造的一切。 (二)优化环境,引发和支持幼儿的生活独立意识 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环境具有无言的沉默力量。环境既是教育的背景,也是教育的手段,同时又是教育自身。在经过优化、美化的生活环境中,能够使幼儿心灵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达到促进幼儿发展的目的。因此,我们要注重
浅谈幼儿独立意识的培养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