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雨霖铃》诗歌教案.docx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1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2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雨霖铃》诗歌教案柳永多作慢词,长于铺叙,《雨霖铃》是其中代表作,下面是《雨霖铃》诗歌教案,为大家提供参考。《雨霖铃》诗歌教案1 1、初步了解婉约派词人柳永的艺术风格。 2、理解融情入景、虚实相济的艺术特点。 1、引导学生领悟该词的意境和情调。 2、对词中名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的鉴赏。以朗读与联想为主,点拨启发。由《天涯思情》导入柳永的《雨霖铃》,多年来,它常诵不衰,脍炙人口,那么究竟它有何魅力能传诵至今呢? 简介作者 1、从名句入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是多么炽热如火的爱的情愫!这就是柳永。 2、明确三点: 名字:柳永、柳三变、柳七、柳屯田;代表诗作。'柳氏三绝' '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 '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 '奉旨填词柳三变'。特点:精通音律,擅长词曲,创制慢词,贴近市民,“变一代词风”。影响:“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整体感知《雨霖铃》是宋元时期流行的“宋元十大曲”之一,历来被认为是抒写离别之情的典范之作。听范读录音,正字音,同时思考下列问题: 1、这首词是按什么顺序写离别之情的? 离别前、离别时、离别后 2、这首词哪些句子写景?哪些句子抒情? 3、这首词的词眼是什么? 重点分析方法:尤其注重与学生学习过的诗词结合,如《琵琶行》诗句,和流行音乐联系,充分调动学生人生体验和想像,动情地玩味此诗之情趣和意境。 :写景。用白描手法,神情逼真地写出了二人分手时的情况,刻画出“别亦难”时的悲痛心情。“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与苏轼的《江城子》中的“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有异曲同工之妙,,简直使人柔肠寸断,悲痛欲绝,“语虽不奇,而意致绵密”。 :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是作者的名句,它好在哪里? 明确:词中有画,景中含情①感受画面色调——清、冷、凉。②联系特定情境。 3.【小结归纳】欣赏《雨霖铃》歌曲。背诵并现代文改写该诗。上片:离别时难分难舍的情景寒蝉长亭骤雨环境悲凉离帐饮无绪泪眼相看无语凝噎难分难舍别千里烟波楚天辽阔惆怅伤感难下片:想象中的别后相思情景伤离别甚于常情愁意浓浓相杨柳晓风残月酒醒伤情思好景虚设风情难言惨不成欢苦秋后知了的叫声是那样地凄凉悲切,面对着长亭,夜色渐浓,一阵急雨刚住。在汴京城门外帐蓬里喝着酒饯行,可又哪有好心绪呢,正在依依不舍的时候,船上人已催着我出发了。握着手互相瞧着,满眼泪花,直到最后也无言相对,千言万语都噎在喉间,竞说不出来。想到这回去南方,一程又一程,千里迢迢,一片烟波,那夜雾沉沉的楚地天空竟是一望无边。自古以来多情的人最伤心的是离别,更何况又逢这冷落凄凉的秋天,这离愁哪能经受得住呢!谁知我今夜酒醒时身在何处?怕是只有杨柳岸边,凄厉的晨风和黎明的残月了。这一去长年相别,我料想即使遇到好天气、好风景,也如同虚设。就纵然有满腹的情意,又再同谁去诉说呢? 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1、知识目标: 以读带析,在朗读中体味《雨霖铃》的思想感情和凄清意境。鉴赏意象和意境,掌握婉约派词的风格特点。深刻体会《雨霖铃》的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艺术特色。 2、能力目标: 通过理解文句,分析意境,提高学生理解和鉴赏词的能力。 3、情感目标:引导学生以真情品读作品,培养学习诗歌的兴趣和文学素养。 。。。。导语有关离别的诗词名句: 1、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3、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4、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 5、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 6、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白居易《琵琶行》 7、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李清照《一剪梅》 8、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蝶恋花》在现实生活中,离别是一种常事。江淹曾经写道:“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写离别的名篇柳永的《雨霖铃》。柳永简介创作背景柳永才情卓著,但一生仕途坎坷不济,更多的时日是跟歌伎们一起,过着依红偎翠、浅斟低唱的生活。他深深了解这些歌伎们的生活,深切同情她们的不幸遭遇。柳永原名柳三变,大约在38岁时进京参加科举考试。以自己的才华,柳三变有

《雨霖铃》诗歌教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2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kang19821012
  • 文件大小20 KB
  • 时间2019-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