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V患者的消毒隔离措施作好消毒隔离工作是防止HIV医院内感染重要措施之一。一、HIV对外界的抵抗力HIV对环境中理化因素抵抗力不强,对热、干燥敏感。56℃,30分钟即不能检出感染性病毒。常用消毒剂均可杀灭HIV,如25%以上浓度的酒精、%的次氯酸钠、1%的戊二醛、%的家用漂白粉等均可灭活病毒,%的甲醛有较强的抵抗力。HIV不耐酸但耐碱,pH降至6时病毒滴度大降;pH高至9时,病毒滴度下降甚微。HIV在室温下较稳定,经4-7天后病毒部分灭活但仍可能复制。二、HIV的消毒方法(一)清洗:清洗是保证消毒及灭菌成功的关键。1、认真洗手:医务人员的手常常带有病原微生物,是造成病原体在病人中传播的主要原因之一。2、所有皮肤的破损处都应用防水绷带包扎。3、在每次接触病人后、在接触病人的排泄物(尿、粪等)、分泌物(伤口和皮肤感染处)和污染的物品后都要洗手,即使当时戴着手套,亦应在流水下或肥皂流水下冲洗。4、可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在灭菌前,经浸泡消毒后用热水和清洁剂清洗干净。(二)消毒处理HIV的消毒主要是针对HIV感染者及病人的血液、体液污染的医疗用品、诊疗患者的外环境以及一些物品的消毒,如用过的敷料、纱布等。被HIV污染的物品应选用高水平的消毒法或灭菌法,根据消毒物品的性质选择适宜的消毒方法。1、温度计及其盛器应放在病人床边,每次使用后可放人盛器内,盛器内应加入70%~75%酒精溶液,并加盖。2、感染者和病人流出的血液、性分泌液和炎性分泌物、体液应按下列顺序及时清除:(1)戴手套。(2)用一次性纸巾或吸水性能好的物品清除血液和体液;对大面积的溅出,应先用一次性纸巾盖住,用次氯酸钠(1:10,同前)浸泡10分钟后再局部处理。处理方法:用肥皂水和清水清洗被污染的皮肤和伤口,用生理盐水冲洗黏膜,没有科学证据显示使用消毒剂和挤压排血可以减少被感染的机会。就地消毒后再作清洁处理,可用漂白粉剂将流出的体液全部覆盖,或用含有效氯1000mg/L的含氯消毒溶液,%过氧乙酸溶液作用15~30分钟。(3)对血液污染的物品,可煮沸15分钟(耐热、耐高湿的衣物、被褥等)或浸泡于含有效氯1000mg/%过氧乙酸溶液中作用15~30分钟。对于不耐热及易被消毒剂腐蚀的毛衣、毛毯、化纤尼龙等纺织物可采用过氧乙酸熏蒸消毒,熏蒸消毒时,将欲消毒的衣物分开悬挂室内,密闭门窗,每立方米15%过氧乙酸7ml(7g/m3),放置瓷或玻璃容器中,加热熏蒸1~2小时。针头及其他锐器放置锐器盒内,封闭后焚烧。(4)对废弃的血液、体液污染物品,如卫生巾、卫生护垫、棉签、敷料、手套等应放入结实的一次性袋内,如袋外有污染则须再加套一层,直接焚化处理或在高压消毒后处理。3、房间:(1)HIV感染者和AIDS病人一般不要求住隔离房间,除非病人病重又无法实施良好卫生措施时。比如因不合作而用血和其他分泌物、排泄物污染环境者或合并肺结核等其他感染时的病人;有相当经济能力,提出特需服务的病人等应住隔离房间。(2)病房内应备有专用清洁用具,每日必须清洁病房。拖把、水桶、椅子和担架等都要用热水和去污剂洗净,拖把必须每日清洗,不得移出病房。4、送检标本处理:病人的送检标本放在固定的容器里,容器外不得污染,并有特殊标记,专送检测。标本用过经消毒处理后再弃掉。5、尸体处理:处理尸
HIV、AIDS患者的消毒隔离措施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