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总论第一章盆腔器官影像检查方法第一节超声成像超声诊断和治疗在妇产科方面安全、广泛的应用,是妇产科影像学检查的首选方法,特别是整个孕期的产前诊断,超声已经成为无法替代的最方便、最有效的诊断手段。在检查时需要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检查方法。一、经腹壁检查法(TAS)检查前适度充盈膀胱,为了推开子宫周围的含气肠腔,以膀胱作透声窗检查盆腔。患者在检查前2~3小时,饮水500~1000ml,待患者有较迫切尿意时方可检查。一般以充盈膀胱的底部刚超过子宫底时为标准。中、晚期妊娠因为子宫增大,超出盆腔而不需充盈膀胱。二、经阴道检查法(TVS)患者必须是已婚妇女,或者是有性生活史,无阴道大量流血者。不需要充盈膀胱。检查时患者取仰卧位,检查者在阴道探头上端涂上藕合剂,套上避孕套,将探头放在宫颈部位进行盆腔检查。可清晰显示子宫内膜,双侧卵巢形态、大小和卵泡;注意点:较大的或位置较高的盆腔肿块、未婚妇女、月经期、阴道畸形等不适用此法。三、经直肠检查法(TRS)患者是未婚妇女,或是无性生活史。最好是清洁肠道后,或排便后检查。四、三维超声三维超声作为一项新型的显像技术,可以增进医生对病变部位、解剖结构的了解,在某些方面较传统二维超声优越。检查前无特殊准备,常用于妊娠中晚期,或是怀疑子宫先天性畸形患者。五、妇科超声造影利用宫腔及输卵管声学对比剂,可以观察内膜及宫腔的病变情况,也可以了解双侧输卵管通畅程度及周围的粘连情况。对比剂常用生理盐水和过氧化氢,近几年“声诺维”超声造影剂也较广泛应用。第二篇超声诊断学第一章女性生殖系统解剖与生理女性骨盆及其内部结构骨盆由骶骨、尾骨及左右两块髋骨组成,每块髋骨又由髂骨、坐骨、耻骨三部分构成,两耻骨之间有纤维软骨形成耻骨联合。以耻骨联合上缘、髂耻缘及骶岬上缘连线为界,可将盆腔分为大骨盆(假骨盆)与小骨盆(真骨盆)。大骨盆内主要为肠道,两侧为升结肠和降结肠,中间为小肠,后方附着髂腰肌。小骨盆内前方有膀胱、尿道,中部有卵巢、输卵管、子宫和阴道,后方为直肠。骨盆内由腹膜反折在膀胱、子宫、直肠形成有三个腔隙,称为陷窝,即前腹膜与膀胱之间前腹膜陷窝、膀胱子宫陷窝和直肠子宫陷窝,后者又名道格拉斯腔,为站立位或坐位时腹膜腔最低部位。盆腔肌肉主要有髂腰肌、闭孔内肌和梨状肌。女性内生殖器官及邻近的器官女性生殖系统包括内、外生殖器官及其相关组织与邻近器官。外生殖器指生殖器外露部分,肉眼可直接观察,一般不需行超声检查,包括阴阜、大阴唇、小阴唇、阴蒂、阴道前庭、尿道口和阴道口。特殊情况下必须检查时,应选用高频探头。内生殖器包括阴道、子宫、输卵管及卵巢。子宫的形态与结构子宫(uterus)是重要的女性生殖器官,位于骨盆腔的中央,为一壁厚腔小,具有伸展功能的肌性器官。正常成年未孕女性的子宫,上宽下窄,前后略扁,呈一倒置的梨形,重约40~50g,长约7~8cm,宽约4~5cm,厚约2~3cm,子宫腔容量约5ml。经产妇子宫的大小及重量均有所增加。子宫分为两面、两角、两缘,底、体、峡、颈四部。前邻膀胱,后靠直肠,两侧有左右输卵管及卵巢,并由子宫阔韧带固定于盆侧壁。子宫的位置由骨盆底的肌肉、筋膜、结缔组织以及韧带来维持,但可因体位的变换及邻近器官的状况不同而改变。成人正常子宫呈前倾、前屈位。子宫可分为子宫底、子宫体、子宫峡及子宫颈四部分(彩图2-1-1)。(一)子宫底子宫底圆凸游离,位于输卵管子宫口水平以上,骨盆上口平面以下,与回肠襻和乙状结肠相接触。(二)子宫体子宫上2/3部分最宽大,呈一上宽下窄的三角形,前面平坦,后面凸隆,下端缩细与子宫峡相接,两侧缘有子宫阔韧带附着。不同年龄子宫体与子宫颈的比例不同,婴儿期为1:2,青春期为1:l,生育期为2:1,老年期为1:l。子宫体壁分为三层:内膜、肌层、外膜。(endometrium)又名子宫粘膜,正常成人子宫内膜受卵巢激素影响可随月经周期变化。正常情况下,子宫内膜在月经期后很薄,,但在下次月经之前,又迅速增厚至10mm左右。内膜表面2/3为功能层,可随月经周期变化;内1/3紧贴肌层,无周期性变化,称为基底层(固有层)。子宫内膜血管来自子宫动脉发出的弓状动脉,弓状动脉走行于子宫肌层之间,它从肌层垂直伸入内膜前,先分为两支。一支短直,称为垂直小动脉,沿途发出数支入基底层。此血管粗短而直,管壁有丰富的肌组织,极少弹力纤维,主要对基底部起滋养作用,对性激素反应不敏感,无周期性改变。另一支呈弯曲盘旋状,称为螺旋动脉,直达内膜浅层,其终末部形成毛细血管网和窦状毛细血管。螺旋动脉丰富,分支较少,向功能层延伸变长并弯曲呈螺旋状,管壁有丰富的弹力纤维,对性激素有高度敏感性,有月经周期性改变(图2-1-1)。,排列不规整,相互交织分层不明显,大致可分为三层:
超声课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