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名称:语言学导论课程代码::熊学亮越古老越复杂?——由印欧语系五种代表性K类语言探索语法屈折变化程度与语言演化史的关系作者:萧易学号:08300120076E-mail:******@:**********得分:摘要本研究选取印欧语系K类语言中的五种(英语、德语、法语、古典拉丁语、爱尔兰盖尔语)进行了共时平面上的屈折程度比较,并与它们的历时演化过程进行了比对,发现:一种屈折语最近一次语言分化的时间越早、经历过的分化次数越多,其在目前的共时平面上显示出的屈折程度越强。关键词屈折,名词,动词,分化,继承课题缘起众所周知,印欧语系诸语言有着复杂的族谱关系。以此为研究对象的历史比较语言学经过两百多年的发展,已基本理清了这一关系的大体脉络。在学习和研究英语、法语、德语、拉丁语、爱尔兰语等印欧语系K类语言的过程中,笔者发现有些语言名词变格、动词变位等语法上的屈折变化较强、较复杂(如:德语),而另一些则较弱、较简单(如:英语)。是何种原因导致这些语言在共时平面上显示出如此不同的特性?是否与它们之间的演化关系有关?查阅资料后笔者发现,古英语(OldEnglish)是一种屈折语(fusionallanguage),而现在的英语却在逐渐向分析语(analyticlanguage)的方向发展,即屈折变化越来越少。这表明,随着时间的推移,一种语言的屈折程度是有可能随着时间推移而逐渐降低的。同时,也有学者提出这样的观点:“一种语言越是古老,越是具有综合性,越加注重用屈折的方法表达语法意图。反之,一种语言越年轻,就越具有分析性,越加注重用词序手段做同样的事。”[1]钱建勋,《浅析英语和拉丁语的联系》,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10月第23卷第10期第58页。但该文并未对此观点进行论证。由此笔者猜想:一种语言目前的屈折程度是否与该语言所属语族的形成时间、该语言最近一次分化的时间、以及该语言形成过程中发生过的分化次数有关?亦即,越早形成的语族、越早分化出或经历分化次数越多的语言越屈折?本研究所探讨的正是这样一个问题。术语定义屈折变化(Inflectionorinflexion):又称“词形变化”,在语法学中“指单词或词根拼法的改变,导致语法功能改变,进而使其代表的意义也有所改变。”[2]维基百科http://zh./wiki/词形变化名词的屈折变化主要指性(gender)、数(number)、格(case)的变化。动词的屈折变化包括人称(person),时态和体(tenseandaspect),语态(voice),语气(mood)等变化。分化:为便于论述,在本文中,“分化”一词专指由母语言发生较为显著的改变形成子语言的过程。如:第一次日耳曼音变(FirstGermanicSoundShift)使日耳曼语族从原始印欧语(Proto-Indo-Europeanlanguage)中分化出。继承:为便于论述,在本文中,“继承”一词专指基本保留了母语言绝大多数特征形成子语言的过程。如:从古英语到中古英语再到现代英语的发展过程就是一种“继承”。研究对象本研究选取的主要语言对象是印欧语系K类(又称颚音类)语言中五种较具代表性的语言:英语,法语,德语,爱尔兰盖尔语(简称爱尔兰语),古典拉丁语。根据三组软腭音的不同发音可将印
越古老越复杂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