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山静居画论.doc


文档分类:办公文档 | 页数:约21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1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1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山静居画论(清)方薰撰方薰(1736—1799),字兰士,一字懒儒,号兰坻、兰如、兰生、长青、樗庵,别署语儿乡农,石门(今属桐乡)人。父方梅,善书画,性豪放好游,不事生产,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卒于嘉兴县梅里(今王店镇)僧舍,卜葬于桐乡郭公桥。方薰性笃孝,依父墓而居,事继母如所生。家贫,设学馆于桐乡程家、金家、濮家,中年入赘梅里王家。阮元视学浙江,慕名相招,遂去杭州。方薰生而敏慧,高逸狷介。15岁随父游三吴两浙,开阔视野,书画大进。其山水画结构精妙,风度闲逸;人物花鸟草虫运笔赋色别开生面,娟洁冷隽,绰有余韵。晚年好作梅竹松石。与钱塘奚冈(字铁生,西泠八家之一)齐名,世称浙西两高士。阮元评其画说:“深得宋元人秘法。”陈希濂则说:“兰士作画,繁不重,简不略,厚在神,秀在骨,高旷之气,突过时辈。”乾隆南巡,进《太平欢乐图》百幅,绘两浙风土,各缀跋语,反映了当时的市井生活风貌。交友重情谊,诗文相赏,道义相勖,疾病患难相扶助。有慕名购画者,从不计值,说:“绘画雅事,奈何以市道行之?”书法师褚遂良,篆刻宗文彭、何震,且上窥秦汉。尤精于评画,其论绘画运笔设色之渊源,片缣巨幛之格局,无不精当。论荆(荆浩)、关(关仝)、董(董源)、巨(巨然)而下,某某造就何出,评价一二语,无不确切,论所见累朝名迹,鉴审尤见精当。著述有《山静居诗稿》、《山静居词稿》、《题画诗》、《山静居画论》等。《山静居画论》清代方薰画论。清代方薰。二卷。1795年。杂论上自晋唐、下至清初各家各派的风格、技法、渊源、山水、花鸟及人物等。用随笔形式写成,自抒心得,共二百四十四则,分为四部分:画学泛论,各种画法论述、历代画家评述、名画著录。以第一部分最精湛。书中推崇文人画,着重笔墨,以“古雅”、“士气”为高。强调“气韵生动”,“作画不能静,非画者不能静,殆画少静境地耳”。“画法须辨得高下之际,得失在焉。甜熟不是自然,佻巧不是生动,浮弱不是工致,卤莽不是苍老,老拙不是高古,丑怪不是神奇”。提出绘画“四忌”的“俗、腐、板、甜”四者,是不好的绘画风格。对绘画的要求基本上有四个:一、形似、合理。二、传神。三、遵守规矩、法度。四机锋、趣味。方薰悯农诗两首方薰(1736一1799)字兰坻,一字懒儒,号樗庵,长青等。先世由歙迁石门(即祟德,今祟福镇)。乾隆时以画见重于世,与杭州奚冈齐名,世称"方奚"。他们都是徽州人。明清时由徽州迁居江浙的徽人,一般都走由商而儒,最后进入仕途的奋斗道路。而方薰却不随时俗,虽才富艺高,但不求仕进,始终以布衣身分醉心书画。性高逸狷介、朴野如山僧,故与奚冈被誉为"浙江两高士"。方薰虽以画名世,但著述亦富。其《山静居画论》对后世画学理论影响颇大。所作诗词评价亦高。清郭磷说其古体诗"有汉魏盛唐之神微,而无其面目。"程同文则说"长青为诗独根柢于古,不屑屑标举性灵,而语益高妙。"不过方薰诗作久不印行,故极难得读。笔者于《光绪石门且志。遗文》中偶得方董悯农诗两盲,读后始信前人对其评赞之确切。现恭录以供同赏: 踏塘车去年踏塘车,田中赤裂飞黄沙; 今年踏塘车,田中晃泱多鱼虾。去年一旱三五月,今年风雨横交加。踏车一日,雨落一尺。水深转车足无力,雨中踏车愁付仄。昨日前日不得息,今日已暮伊二食。雨不止,车不休。田中水,禾没头。眼中泪,车上流。子蕊去,妻难留。妻难留,道旁哭。来白何人共车轴? 踏塘车,声辘辘。筑田塍田中雨,大于掌。塘外水,日日长。日日长,夜养漭。水激堤,如雷响。筑堤五尺倾一丈,雨急风狂筑难上。筑难上,势易倾。吁嗟一倾难复成: 三江水,太湖平。田与河,一体平。波涛汹涌鱼龙横,十里五里闻哭声。饥民塞路争镶夺,往来舟楫心坪坪! 石门一带地处杭嘉湖平原中部,京杭大运河斜贯其间。在靠天吃饭的古代。这里的农民每年都受着旱涝灾害的威胁。为此年年要与自然灾害作难于想象的艰苦斗争。而踏塘车和筑田塍即是其中最普遍的抗灾方式。旱灾时,农民从运何(当地称塘河)中踏车引水灌溉田亩;涝灾时,则将田中雨水车向运河。筑田膛则主要是为防洪水泛入大田。农民每年为踏车和筑田塍要花出大量劳力,而且仍难免受灾害之苦。方薰别署"语儿乡农"(崇德古称语儿,,真能接近农民,深体民间疾苦,故能既通俗又逼真地将农民的凄惨生活再现于诗中。读来殊为感人。从中亦可见作者淳朴之佳品。●山静居画论卷上古者,图史彰治乱,名德垂丹青。后之绘事,虽不逮古,然昔人所谓贤哲寄兴,殆非庸俗能辨。故公寿多文晓画,摩诘前身画师,元润悟笔意于六书,僧繇参画理于笔阵。戴逵写南都一赋,范宣叹为有益。大年少腹笥数卷,山谷笑其无文。又谓画格与文,同一关纽。洵诗文书画,相为表里者矣。画法古人各有所得之妙。目击而道存者,非可以言传也。谢赫始有六法之名。六法乃画之大

山静居画论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1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小枷
  • 文件大小56 KB
  • 时间2019-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