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井瓦斯防治规划(2012~2015)矿长:敖双成总工程师:简先清盘县断江镇丘田沟煤矿2012年3月盘县断江镇丘田沟煤矿矿井瓦斯防治规划(2012~2015)“十二五”时期是我国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积极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煤炭行业做大做强,实现安全生产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为杜绝重大通风瓦斯事故,全面提升矿井瓦斯综合治理水平,保持矿井安全生产平稳发展,根据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下发的《关于印发“十二五”煤矿瓦斯综合治理工作体系建设实施方案通知》(安监总煤装【2011】42号)文件的精神,结合丘田沟煤矿实际和有关瓦斯综合治理要求,特制定矿井瓦斯防治规划如下:一、指导思想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有关文件精神,统筹安全生产与矿井全面协调发展,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关爱矿工生命,树立“瓦斯事故可以预防和避免”、“瓦斯是资源和清洁能源”的意识,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和瓦斯治理“先抽后采、监测监控、以风定产”的方针,切实加强矿井瓦斯治理工作,加大安全投入,提升矿井防治瓦斯技术装备水平,加速改善矿井防治瓦斯的安全生产条件,完善、健全煤矿瓦斯防治安全管理体系,增强煤矿安全生产的保障能力,努力建设本质安全型矿井。二、工作目标“十二五”期间,丘田沟煤矿瓦斯治理工作目标是:以矿井质量标准化建设为基础,建立“通风可靠、抽采达标,监控有效、管理到位、隐患排除、综合利用”的煤矿瓦斯综合治理工作体系,强化通风系统管理,落实区域和局部两个“四位一体”的综合防突措施,不断提升矿井“一通三防”瓦斯治理水平,严格控制瓦斯超限次数每月不超过1次,实现“零死亡”、“零突出”,着力打造本质安全型矿井,到2015年底,将丘田沟煤矿建设成为省级瓦斯治理示范矿井。三、基本要求一)优化生产布局,合理组织生产,坚持正规开采;保证通风系统安全稳定可靠,实现系统独立、合理,设施完好,风量充足,风流稳定,安全可靠;到2015年,丘田沟煤矿通过技改扩能达到45万吨/年,矿井实现综采、综掘,达到采掘机械化。二)坚持先抽后采(掘),不抽不采(掘)。矿井、采区和采煤工作面生产能力必须与计划开采煤层的瓦斯抽采能力、达标煤量等相匹配,实现抽掘采平衡。严格区域和局部两个“四位一体”的综合防突措施,做到区域防突措施先行,局部防突措施补充,不掘突出头,不采突出面,实现煤层采掘工作面走入瓦斯治理良性轨道,采掘工作面正常接续。三)监控有效,做到装备齐全,数据准确,断电可靠,处置迅速;四)强化现场管理,责任明确,制度完善,执行有力,监督严格,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五)强化隐患排查,切实做到整改措施、责任、资金、时限和预案“五到位”,落实到生产现场,消除隐患。加强瓦斯管理,配足瓦斯检查员,建立瓦斯巡查系统,确保井下各施工地点无一漏检。六)瓦斯治理以抽保用、以用促抽,实现煤与瓦斯共采,到2015年,丘田沟煤矿通过技改扩能达到45万吨/年,矿井建成瓦斯发电站一座,安装瓦斯发电机组4台,装机容量不小于3000kw。四、矿井概况一)地理位置丘田沟煤矿位于盘县断江镇丘田村境内,地理坐标:东经104°29′26″—104°29′37″,北纬25°51′21″—25°51′45″.二)交通情况丘田沟煤矿隶属盘县断江镇管辖,矿井位于大火公路边,,交通方便。见交通位置图。三)地形地貌丘田沟煤矿井田属构造—剥蚀山地地貌,井田内大部出露煤系地层,山形走向跟地层走向基本一致,地形东高西低,东北部山势较陡,滑坡较为严重。沟谷发育,第四系地层覆盖面较大。区内最高标高为+1700m,最低标高为+1575m,相对高差为125m。该矿矿界东面200m外有俗称“丘田沟”的小溪,为季节性溪流。四)气象矿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极端最低气温-℃;七月最热,℃,一月最冷,℃,,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8%,降雨多集中在5~8月份。五)地震据贵州省城乡建设保护厅1993年月12月编制的《贵州省地震烈度区划图》,井田范围内地震烈度为Ⅵ度区。六)环境状况矿区附近无受特殊保护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和文物保护单位,无古树名木。七)煤层赋存情况1、地层丘田沟煤矿区域内出露地层主要为二叠系上统龙潭组(P2l)和三叠系下统飞仙关组(T1f)、永宁镇组(T1yn)及少量第四系(Q)地层。⑴龙潭组(P2l):主要由碎屑岩及砂质泥岩、煤层组成,富含大量动、植物化石,地层总厚244—268米,一般250米,含煤40—50层,其中含可采煤层共8层。①龙潭组上段(P2l3):为1#煤层至10#煤层顶板,岩性由中细砂岩、粉砂岩、泥岩及煤层组成,平均厚90米。②
盘县断江镇丘田沟煤矿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