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学佛与日常生活.docx


文档分类:生活休闲 | 页数:约9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9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9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圣严法师《学佛与日常生活》护眼色:绿橙棕黑字体:粗体大中小作者:圣严法师发布时间:2010-6-1514:46:50繁體版 晓云法师,信定法师,诸位同学,诸位居士:今天是我第三次到莲华学佛园来,第一次是五年前,在座的同学和居士之中,可能有人听过或见过面。第二次是一个月前诸位的结业典礼。今天要我来作学术演讲,实在不敢当,学术二字,我是谈不上。学术演讲,就是要讲学术。两个星期前,我在文化学院演讲时,把学术分为四个层次:一、不学无术---一无可取的人。二、不学有术---我国古代称之为术士,有方术的人,可为人治病、看相、算命、看风水等。三、有学有术---在古代称之为方士。四、有学有术有道---在我国历史上叫做道士,这一名称的出现,相当早,春秋繁露中有「古之道士有言」之句。我们出家人,人称方外之士,我们自称释子、沙门,也可称道士,这并不是道教人士的专称,而是指有道之士。今天在此地演讲,应改为学术道演讲才合适,因为有学有术,只是在方士的阶段,在一般地方是可以的,而在学佛园应该加上一个道字,为学、术、道演讲,但这就未免标新立异了。我自问是不是有学、有术、有道?若说有,这是骄傲,是说大话。若说无,也不好,站在学术研究的立场,应该说有,我才能接受田教授的邀请。以一个学佛的人而言,还是说无才对。释迦佛说法四十九年,他却说他不曾说著一个字。像我们来说,知道的越多,说得越多,就是懂的佛法越少。既然佛陀一个字都没有说,我们又何必多说?迦叶尊者是禅宗的第一代祖,但佛传祖位的时候,却没有说一句话,只是拈花示众,独迦叶破颜微笑而已,这样就算传法了。有人问:「当时释迦佛如果是拈根草,迦叶会不会破颜微笑?」我不知道,佛是一切智者,他一定知道,但也不能说出来,否则就不必拈花示众。禅宗有很多语录、公案、机锋,都不可用常人的知见去分析,不要用常人的心态去理解。如果可以用常人的知见去衡量的话,就不是禅宗的公案了。以禅来讲,知识越丰富,对禅的障碍越大,公案读得越多,理解越多,离禅反而越远。公案要参究,不能解释,参悟以后,也无法用语言文字,和盘托出以示人,只能向比自己高或和自己相等的人,「比手画脚」求印证,这叫做心心相印。现在讲学佛;学佛是道,佛学是学说。各位听讲佛法已很多,知道的也一定很多。我想就自己的经验,分几个阶段来讲:各位如果问我知道多少?可以坦白的告诉诸位,当我没有看完大藏经的时候,觉得知道的很多,尤其在二十几岁时,甚至有个很幼稚的想法,感觉自己知道的,比佛经还要多;因为我有很多的想法,没有看佛经前就有了,如是我以为佛经里的知见,大概我都有了。后来有一个阶段,不敢看佛经,为什么?就怕自己发现的答案,再在佛经看见,就像孙悟空发现再翻也翻不出如来佛的手掌心一样。自以为聪明的同学,恐怕都有这个毛病,后来我才明白,知道的再多,也无法超出佛法的范畴。第三个阶段是拼命看佛经,所以才到山里闭关,觉得自己太渺小了。后来把三藏教典看多了。告诉诸位,律部我看了三遍,阿含部看了二遍,大乘经论只看大半,现在若问我懂多少?可说什么也不知道,也不懂得佛法。有一个时期,心里很混乱,头脑一塌糊涂,觉得自己知道的太多了。各位知道,从前有个外道,感到自己知道的太多了,怕把肚皮胀破,特地用铜条把肚子箍起来,这个经验我似乎也有了。佛法浩如烟海,太深,看完了望洋兴叹。每看完一部经,逢人便讲,但道行比我高的一听,就知道我说的是什么

学佛与日常生活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9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小枷
  • 文件大小26 KB
  • 时间2019-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