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史我叫郑淇文,新世纪初出生在美丽的“海上花园”--厦门的同安区,听说过吧。也许我的名字谈不上如雷贯耳,但大名鼎鼎还是算得上的。我很喜欢这个名字,还是挺有诗意的。我的家族不大,但可谓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家族成员从福建的北端一直延伸到福建的南端,还有在北京、广东的。我的祖先是哪个朝代诞生的,没有听我的父辈提到过。我的爷爷的爸爸、爷爷的爷爷据说都是非常勤劳、朴实、热心的农民,到我爷那代,爷爷成了一名受人尊敬的教书先生,爷爷生了3个男的,一个女的,由于家里孩子多、家庭贫穷、生产队干活劳动力少,爷爷不得不放弃教书这一职业,回到农村老家参加了生产队的生产,以供养家糊口,后来爷爷又在农村老家开了一个小卖铺,才能慢慢供起几个小孩上学。老大即大伯,听说小学没毕业就辍学了,我爸爸是家里老二,据小叔说我爸爸非常的聪明,从小到大都是“孩子王”,而且学习成绩非常好,读到初二时突然有一天同爷爷说他不想上学了,爷爷当然不会同意坚持要他去,后来学校的老师还到家里来,说我爸爸的学习成绩不错,辍学就可惜了,可是再怎么说他也不想上学了,于是爸爸初中没毕业就走上社会了,其实后来他还是很后悔的,有时常说当年书读少了,如果多学些也许现在发展得会更好的。听我爸爸说辍学后不久,1991年当时口袋只有四十多块钱,就只身一人来厦门奋斗,那时从老家到厦门交通非常不方便,两天才有一趟车,而且要开二三十个小时才能到厦门(不像现在快铁三个小时就到了,变化真大哈)。到厦门后人生地不熟,从最初的打工开始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个艰辛,也许正是因为养成了父辈的勤劳、朴实、爱动脑筋的习惯,爸爸面对困难时从来不会低头,相反的他会迎难而上,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坚持吃苦耐劳,敢于拼搏,勤于动脑,他总能在别人解决问题前把事情处理好。他心胸宽广,明白事理,真诚待友;爸爸在发展自己事业过程中得到很多朋友的帮忙,但他也帮助过非常多的人,家乡的父老乡亲有到厦门来都会看望我爸爸,我爸爸也会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们,比如帮他们找工作,处理些困难或者回老家时给买张车票之类的;他尊敬长辈,孝顺父母,关心兄弟;爸爸对待
我的家史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