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犯罪
------------身边的伦理
小组成员
王珊
匡杨
毛丽芳
谷红霞
刘福军
案例引入:“电梯惊魂”
近期重庆电视台播出了一段11月25日发生在重庆长寿区一居民小区电梯内一女孩摔打1岁男婴的视频,随后婴儿从25层坠落,重伤昏迷。事件引发各方热议。救治医院通报,受害男婴原原已苏醒,但依旧意识不清,仍在重症监护病房医治,将择期接受手术。
受伤婴儿家人已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12月3日下午5时左右,原原从昏迷中苏醒。肇事女童的父母被曝出已经离开重庆,前往新疆,而男婴父母索赔30万元治疗费也只能拿到7万。
一个一岁半的小男孩,一个十多岁的小学生,两个孩子在同一个电梯里偶然相遇,结果却是一场震惊国人的悲剧。
看似“可怕”的小女孩,首先更是个可怜的小女孩。或许是因为性格,或许是因为疾病,或许是因为家庭,或许是因为动画片,或许是因为社会环境,让她做出了长大后肯定会后悔不迭的举动。
事实上,对于这个事件,教育专家说更应该站出来勇于面对的是小女孩的家长。
案例2:
2004年,黑龙江省巴彦县13岁男孩赵某某强奸了同村14岁的女孩。然而,赵某某由于“未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很快被释放。被害人家属只能发起民事诉讼获取赔偿。就在民事赔偿判决书下达一周后,赵某某夜闯女孩家,当着女孩的面将其母杀害。这一次,赵某某依然没达到法定刑事年龄,仅被处以劳教1年6个月。
案例3:
2010年,广西桂平一位13岁的男孩小明认为同村小孩韦某某的奶奶曾经辱骂他,即施报复杀死韦某某,结果因尚未满十四周岁无刑事责任能力而不承担刑事责任。随后,侥幸逃过法律制裁的小明仍不思改,数月后再次持刀行凶,又酿一起悲剧。这时小明已满14岁,最终被判6年有期徒刑。
元芳,你怎么看??
特点
严重犯罪多,作案手段比较野蛮和凶残,往往是不计后果。
突发性犯罪多,作案动机、目的比较单纯,带有一定的盲目性。
从犯罪年龄来看,逐渐趋向低龄化。
反复性强,再犯的犯罪率上升
青少年走上犯罪道路的过程是不良的主、客观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因此我们要对引起青少年犯罪的各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以便探寻预防青少年犯罪的科学、有效对策。
青少年犯罪-课件·PPT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