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生态村居扮靓蒙阴新农村.doc


文档分类:法律/法学 | 页数:约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生态村居扮靓蒙阴新农村来源:临沂宣传网作者: 当前,如何使农村经济发展和良好的自然面貌保持协调一致,成为一大热点问题。而生态村建设,则给这种协调发展指出了一条可持续的道路。近年来,蒙阴县上下大力进行生态村建设,用自己的亲身实践,找到了一条既符合县情,又颇具特色的建设新农村、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的新路。金秋收获时节走进蒙阴,山间乡村绿意正浓:山山岭岭满目苍翠,河中沟底流水淙淙,村头家中兔笼成景,漫山遍野果树飘香。青山绿水间,来自全国各地的客户正把一箱箱蜜桃、苹果装车,农民手里点着票子,脸上挂满笑容。青山绿水间,蒙阴县生态村建设处处开花结果,成功走出了一条山区县发展农村经济、实现农村可持续发展之路。生态蒙阴建设生态村庄蒙阴县是个纯山区县,山地丘陵占总面积的94%,绝大多数村是典型的山区村。多年以来,蒙阴县在发展经济尤其是在富民方面面临着这样的矛盾:一方面,蒙阴综合经济实力较弱,结构层次低,尤其农业人口占大头,农村经济不发展,全县经济上不去,农民不富,全县不能称富;另一方面,蒙阴是临沂城区最为重要的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良好的生态环境对蒙阴和下游的城区至关重要,不可能大力发展工业经济。如何既不因发展而破坏生态环境,也不为单纯保护环境而放弃发展?蒙阴县领导思索中探求发展与环境“双赢”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在近年的实践中,蒙阴县大力实施生态立县战略,坚持对山区进行开发绿化,全县已经形成了林果经济,形成了“青山碧水”良好的生态环境。“这是蒙阴的烫金名片,是蒙阴的无价之宝。”该县县委书记张广敬指出,生态完全可以成为生产力,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在做了大量调查研究之后,蒙阴人做出抉择:发展生态村,建设新农村。以此为突破口,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该县领导对“生态村”的定义是:乡村环境生态,生活和生产方式生态。作为生态立县战略的重要内容,建设生态村成为该县各级各部门的共同行动:水土保持部门治理小流域34条、总面积635平方公里,全县44条河流形成的大小流域治理面积达到90%以上;林业部门对全县38万亩国家级、省级生态林实行封闭式管护,荒山治理面积以每年1万亩的速度递增,目前全县林木覆盖率达到70%;环保部门使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始终保持100%;果业局运用技术优势指导农民发展绿色无公害果品生产基地上百个……除围绕部门业务改善山区的生产条件和生活环境外,几乎每个部门都有重点联系的几个村进行生态建设帮扶。“保住了山区生态环境,也就保住了山区可持续发展的生命线,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分管农业的副县长张晓兵说。主导产业撑起生态经济青山绿水间,各具特色的生态村成为蒙阴大地上一道亮丽的风景。走进蒙山管委会桃花源村王焕肖家,但见干净的灶台上,蓝色的沼气火苗腾腾燃烧,灶上的水壶嗞嗞地冒着热气;整洁的庭院里,一排排干净的兔舍,根本闻不出任何异味;房顶上立着太阳能热水器;屋外,腐烂的干柴、牲畜的粪便不见了,统统收储进沼气池。“12立方米的沼气池,一年能产沼气320立方米,能节省燃料和电费300多元,沼液、沼渣又是桃树、瓜果的绿色肥料。”王焕肖美滋滋地算着账。置身村中,很清晰地感受到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正悄然渗入:几乎家家户户都用上了沼气;村里新修建的广场上,头戴“博士帽”聚能板的路灯环保节能;蒙蒙细雨中,漫步农家小路,泥土和花草的气息弥

生态村居扮靓蒙阴新农村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一花一世
  • 文件大小22 KB
  • 时间2019-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