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什么只有“云”知道
【摘要】两年前,“云传播”还是一种概念设想,而这种概念也如同其名称本身一样,扑朔迷离,充满神幻色彩。而如今,你拿出手机就可以使用“云端”备份数据,你打开邮箱就可以向“云端”传送文件。很多你自己都不记得不知道的东西,“云”都帮你记下,并为你建立了一个无所不备的数据库。究竟“云”是什么,“云传播”是什么,本文旨在通过观察中外两个学者的不同时期的作品,对“云”概念加以思考并给予结论。
【关键词】“云信息”“云平台”“云计算”“元数据”“标签”
2008年,美国哈佛大学博士戴维·温伯格出版《新数字秩序的革命》,探讨了从实体世界到数字世界发生的重大变革,信息生产、组织和传播的方式改变了整个社会的商业、教育、政治和文化的经营与运行,“第三层秩序”打乱了旧有的逻辑体系,混乱成了一种意义和效能。
2012年,一股《大数据》浪潮汹涌而来,透过数据技术革命,企业竞争、政府治邦、新闻传媒、公民权利都变得数字化和可视化。作者涂子沛指出在摩尔定律的作用下,信息时代,数据成为整个社会体系的创新动力,数据挖掘和管理已不在知识生产的过程,而是对整个社会的发展有着重大意义。
同是两本描写数字技术革命的作品,同是以技术为依托,撑起整个社会发展之图景的脉络,其中必有些殊途同归的思想和套路,两者时隔四年,却串联了
“云传播”的发展历程,分别阐释了“云信息”“云平台”和“云计算”的内容与含义。
戴维赋予“标签Tag”这个概念重大的内涵,实体世界中只存在物理空间中的第一层秩序与信息空间的第二层秩序,即一本书除了在书架上拥有一个物理位置外,还在信息代码中拥有一个编码位置。但是数字世界出现后,互联网上一本书不再需要这样的秩序安排,它只需要一个“标签”就可以确定自己的位置,这就是第三层秩序。这个概念其实就是“云”的形态,“标签”打破了亚里士多德时代极具权威的本质主义和结构主义,打破了旧有的逻辑传统,以“原型论”对分类体系做了全新的诠释,旧世界里一切都是井然有序的,字母表的排列也好,生物体系的进化也好,杜威的十进制也好,都是将实体世界划分了树形结构,层层相嵌,等级分明。但他勇敢的推翻这些看似真理的东西,甚至提出我们的世界本来并不是按照逻辑建造的,自然秩序并不是树状的嵌套结构,而是提出了丛林法则,他认为所有东西都是相互联系的,都可被用作“元数据”。比如相片的收集,在实体世界,你要想把上百张的照片分类,如果在第一层秩序就是要将他们依次放入不同的空间,类似相册的每个存放格子中,或者按照第二层秩序,你也只能按照一种分类方式,或者时间顺序或者是取景类型或者什么,但是只能选择一种,你不可能既按照时间又按照类型将一张照片存入两个格子,更不用说更多分类标准了,除非你愿意多复印几倍多的同样照片并重复分类。而在数字世界中,你可以为每一张照片添加多个标签,这样就可以记录下多种分类特征,每添加一个标签,就可以使之成为一种元数据,它将像一片叶片,每个叶片都是独一无二的标识符号,而它可以放在尽可能多的树枝上,而不再只属于一个类别体系。实际上,每个叶片都是一朵
“云”,记录着使用者的信息世界,每个标签,或者说每朵云都使得隐性信息显性化,因为信息的取舍是由目的驱动的,标签背后就是自我表达,通过网络用户的浏览痕迹和对网页的标签就可以了解他的兴趣爱好和需要。在网络空间正是无数的这些杂
什么是什么 只有“云”知道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