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影之内人生之外
今年8月14日是父亲百年诞辰,9月6日则是父亲仙逝16周年纪念日。如今打开电脑,在百度搜索中寻找“何非光”的名字,可以看到上千个条目,人们在评论、在怀念、在探索、在走近这个传奇的名字。每每看到这些文章,我都感动不已,因为人们没有忘却我敬爱的父亲。
为纪念父亲,大姐何琳编撰的《银海沉浮-何非光画传》今年将在台湾再版发行。台中市市长胡志强先生在该书的序言中写道:“在文化协会的年代,台湾知识分子为唤起民族觉醒,启蒙台湾特种文化,组成一个‘台湾演剧会’。热血青年何非光有感于当时异族统治下的无奈,参与该会话剧演出,并于协会人士的牵引下勇闯上海大都会,成就了电影事业。何非光一生参与许多影片演出,如《除夕》、《母性之光》、《昏狂》等,在抗日战争时代,满怀爱国情操的何先生因演而优则导,以当时战争的恐怖与人民生活的流离不定,编导了《东亚之光》、《气壮山河》、《血溅樱花》等影片,更于当时启用日本战俘参加演出,加强了影片戏剧的说服力,亦激起了国人的爱国心,至今尚无任何导演有如此的胆识与成就……”
热血青年心路曲直
近些年来,我因工作关系多次回到老家台湾台中市,和家乡的亲戚朋友聊天时,一定会提起父亲。而我也通过这些交谈中的点点滴滴,再一次走进父亲,走进他的内心。
父亲本名何德旺,1913年生于日本殖民下的台湾台中市,在11个兄妹之中排行老幺。祖父何日新,在台中经营“土砻间”(碾米厂),家境还算富裕。由于祖父热衷于教育,家教很严,几个儿子都学有所成。父亲从小进私塾学习,自幼的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对他的一生影响很大。
父亲少年时的同学陈德三曾回忆说,“何德旺本人皮肤白皙,身高也比普通人高,行动敏捷,很会说话,经常模仿武打片,我认为他具备电影演员的素质”。而听父亲同辈人讲,父亲前往上海投身电影事业,进行文化抗战,有两件事起了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
父亲幼年家教甚严,加之自尊自强的性格,1927年以“学期末的优等奖组”的成绩考进台中一中。然而入学后不久,因被日本学生辱骂为“清国奴”,他以拳头回敬。也因此,他被学校勒令“自动退学”。而对父亲影响至深的,则是六伯父何德发的罹难。六伯父与文学家、文化斗士张深切是好友,曾一起留学日本,还曾一同前往大陆。因此他被殖民当局视为“赤化分子”,其间遭受监视、盘问、拘留,直至罹难。1928年,祖父留下的碾米厂也因为重税以及市场被日本大型碾米厂所垄断而不得不宣告破产。血淋淋的事实,让父亲看到日本殖民当局施行的严厉思想镇压与残暴统治政策,把兄长逼上绝路,让一个好端端的家破产,而他在台湾继续求学的路也被封死。
在残酷的事实面前,父亲没有低头。时年17岁的他参加了张深切主导的演剧研究会。在台中乐舞台公演的闽南话剧《昏暗》中,父亲饰演一名日本警官。因该剧影射抨击殖民当局对台湾百姓的欺压行径,没演几场就被禁演了。父亲也和其他研究会成员一样,被殖民当局盯上,还被冠以
“不良少年”之称。面对殖民当局的思想镇压和残酷统治,父亲决心告别亲人,离开生他养他的家乡台湾,前往大陆。
父亲从台湾辗转来到上海,偶然的机会下当了一次替身演员,从此也开启了他的光影人生。从一名龙套演员逐步成长为当时电影界公认的第一反派小生。父亲先后出演了《人生》、《暴雨梨花》、《小玩意》、《母性之光》、《再会吧,上海》、《昏狂》、《热血忠魂》等诸多影片
光影之内 人生之外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