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发项目管理之——?中国工业企业OEM加工制造的主流是在80年代形成的,发展OEM和三来一补企业作为发展地方经济的方针,引进生产技术和建立加工企业成为发展经济的主要模式,引进了大量彩电生产线、冰箱生产线线、洗衣机生产线、音响生产线。这种发展模式延续到90年代的计算机产业、汽车工业和通信产业,形成了庞大的中国制造业。这种快速发展的模式解决了计划经济下的物资匮乏状态,同时也形成了各个行业在低档产品层次上的竞争局面。2002年中国彩电的销量为2,374万台,,高达5,155万台。空调的销量为1,408万台,,达3,135万台。~,至少有2,000万部积压在仓库里。中国企业是在擅长的制造领域做“世界加工厂”还是走研发之路?这是一个目前尚存争议而企业面临选择的战略问题。矛盾是研发资源和技术基础需要长期的积累而企业需要提供当前应市和生存必需的产品,研发成为部分企业继续发展的“瓶径”和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梦想”。在成熟产品供大与求的局面下,低档产品价格竞争的“饮鸩止渴”使制造业在微利和亏损间动荡,竞争剧烈的家电业平均利润在1-3之间,行业发展比较好的塑料业、造纸业的平均利润也只有5%。与低档产品价格竞争形成对比的是市场对高档产品丰厚利润的奖励,典型的产品是SONY售价在18000元价位的CRT高清彩电,同尺寸的普通CRT彩电只能卖在5000元的价位。现实“无言”但比“有言”理论具有更强的驱动力,90年代中期开始,中国的企业纷纷建立起新产品研发机构,投入资源开始研发努力,政府也适时出台了一系列鼓励优惠政策,是市场竞争的压力驱动、新产品的利润诱惑和政府优惠政策的引导使中国企业逐步走上了研发之路。?企业新产品研发是一个比较广泛的定义,不同类型研发活动的组织形式、投入资源量、要求的基础条件、项目的风险程度、作业流程和管理方法是有区别的。由于新产品的定义具有时间性、地域性(不同国家和地区对高新技术产品有不同的目录,例如释控药贴片在美国属于成熟技术产品而在中国属于高新技术产品),下面的讨论是以国内制造业和2000年作为地域背景和时间背景。(1)新技术新市场产品:这类产品属于发明创造类产品,此类新产品的另一种叫法“对世界范围内是全新的产品”。例如已经上市的朗科的U盘产品、德州仪器的DMD显示芯片、即将上市的红外血管透影仪、灭蚊纹帐、电子墨水、鲜花扬声器等。这种新产品研发往往会造就一个企业或形成一个产业,历史上微软的WINDOW产品、IBM的DOS产品就是例子,2000年以来的MP3产品、液晶彩电、多媒体投影机等。有时此类研发包含基础技术研究和平台技术研究。(2)老技术新市场产品:这类产品属于引进技术或快速摹仿类的产品,此类新产品的另一种叫法是“对本企业是新技术,对本地区是新市场的产品”。其他国家、地域或企业已经有产品和市场存在,本企业针对市场的缺口、不同的区域市场、改善的产品性能(不是新技术),甚至凭借自身优势(品牌、资金、资源、经营)参与竞争。无论是引进技术还是快速摹仿,都需要具有一定的技术基础和进行消化、吸收和改善类研发活动,国内很多企业产品属于此类产品。韩国和台湾的很多企业是在此类产品技术积累和资金积累的基础上,形成第一类产品的研发能力。(3)品种补充类新产品(新品种):此类产品属于已有产品系列的新品种产品。在原产品的基础上利用新技术进行功能或性能的改善,此类产品是以一种新的功能或性能占据或新拓部分市场。例如计算机的不同速度、容量、功能品种、彩电的不同尺寸、平面度、分辨率品种、空调的不同马力、组合形式品种、洗衣机的不同容量、洗涤方式品种等。(4)改善老产品(新型号):这类产品属于已有产品的新型号产品。在原产品的基础上进行功能、性能和成本方面的改善,以一种新的性价比替代原有的产品型号和市场层次。(5)新应用类产品:此类产品属于老产品的新应用。将现有的产品和成熟的技术应用于新的应用市场。D在计算机视频通信中的应用、阿斯匹林在心脏病治疗的应用、无碳复写纸在财税系统的应用等。其特点是产品技术是成熟的,某些应用领域需要针对市场需求进行适应性研究和设计,某些应用领域可能直接使用原产品的设计。有些研发管理的文献将成本降低类产品列为第(6)类新产品,由于此类产品与第(4)类产品的区别不明显,在此没有列出。新产品研发在原理样机成型阶段涉及到生产工程开发,平行工程建议的方法是在原理样机研发中就开始生产工程的研究和设计(EngineeringDesign)。该类项目的资金来源与产品研发项目不同,企业的折旧基金、积累利润、合资经营、股票上市、股票发行、债券发行、银行借贷、融资租赁、BOT等都可以成为此类项目的资金来源。故被称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
研发项目管理跟——战略规划doc12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