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德育论文.doc


文档分类:幼儿/小学教育 | 页数:约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德育论文神木二中冯江分析初中思想品德课程中对学生进行德育的误区2003年5月教育部印发《九年义务教育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此次改革首次确定,初中政治课程的名称为“思想品德课”。从课本的名称我们可以看出来,思想品德就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中学思想品德课是对青少年进行教育的一块重要的阵地。在此,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探索出如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进行德育的方法。一、思想品德课中德育面临的新问题(一)德育目标实现的难度加大。思想品德课是德育的重要途径,很多任教思想品德课的教师从社会制度层面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把德育目标理性化,事实上学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有他们独特的心理特点和社会接受能力,对问题有自己的看法和见解,所以理性化的德育目标很难被全体学生接受,这使思想品德课的德育流于形式。根据教材内容来确定德育的内容有很多的局限性,这限制了德育的开放性和实践性,大大削弱了思想品德课中的德育功能。(二)正面说教与纪律约束相分离。在思想品德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主要是通过教学和辅导的形式进行,慢慢提高学生的思想和道德的认识,对学生缺乏一定的警示和约束力。教育与评价的分离,说教与约束的分离,使思想品德课堂上的道德教育苍白无力。(三)教学内容与社会不一致。理论化系统化的教育内容往往从理论的高度去要求学生接受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这些在学生心目中没有感性的东西和现实又存在很大的反差。思想品德课中说社会主义优越于资本主义,但是这种优越性又没有马上体现出来。思想品德课要求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但是现实生活中的自私自利,以权谋私,你虞我诈的不正之风又盛行,这使学生的思想品德信念产生了困惑。(四)网络道德失范是思想品德课面临新的挑战。网络多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学生有了很多机会接触社会,同时,一些虚假的不健康的网络信息对学校的德育产生了消极的作用,使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出现错位,道德认识出现偏差。二、思想品德课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方法(一)处理好教学和德育的关系。在思想品德课上,教师主要通过讲解教材内容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在课堂上,既要考虑德育目标和学生的实际,又要考虑课本的完整性和系统性,不能把思想品德课变成道德说教课,所以我们要立足于教材,利用教材的思想性和教育性去有目的、有计划地确立教学目标和德育内容,把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和德育结合起来。首先,德育目标的确定要依据学生的实际和教材内容。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很多教师习惯于根据教学内容去确定德育的目标,而忽视了学生的思想实际,结果是德育目标与教学内容相一致了,但是德育效果低下。比如,在七年级上册“新的起点”这一课的教学目标的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在讲解该课文的时候,如果一味地对学生喊“为人民服务,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这些高尚的口号,无疑对德育无济于事。反之,如果教师循循善诱,因势利导,让学生明白:“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认真学习,学好一门技术,立足于社会”这些都是高尚的理想。其次,充分挖掘教材的思想性和教育性。初中思想品德教材中的内容具有很强的思想性和教育性,为我们实施德育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但是要提高思想品德中的德育效果还需要由教材深化下去,演绎出更深层次的德育内涵。在进行基本知识、基本原理教学中,要运用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去认识和分析社会,引导学生透过现象看到本质。比如在讲解七年级下册第二课“我

德育论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fy3986758
  • 文件大小17 KB
  • 时间2019-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