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的生存状态对农村环境的影响
——云南某山村的案例研究
赫晓霞,栾胜基,艾东
北京大学环境学院,北京 100871
摘要:“贫困是最大的污染者”,贫困与环境恶化之间存在着显著的相互作用关系。为了进一步了解和认识贫困的环境影响,文章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了实证研究。首先提出了对农村环境的新定义:对农户而言,农村环境就是他们的生存环境,包括生产环境和生活环境。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表征农村环境的两个基本要素土地和农居环境和相应的表征指标。指出在农村环境问题的形成过程中,农户贫困的生存状态起着重要的作用,并且用具体的案例研究说明,在贫困山区,农户的贫困对于农户的生产与生活进步都产生了很大的限制,因此对于农村环境问题的研究和探讨应该从改善农户的经济行为开始,并且以摆脱贫困,改善农户的生存状态为目标,才可能最终达到改善农村环境,实现农村可持续发展的根本目标。
关键词:农村环境;农村环境问题;贫困;农居环境
中图分类号:X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175(2008)01-0416-06
1 农村环境的界定及其内涵
根据哲学上的环境的定义,农村环境就是以居住在农村的人类社会为主体的外部世界的全体。在我国农村,最基本的社会结构单元和经济组织单元都是农户,农户的居住方式通常都是一定空间范围内的聚居形式,因此,我们将研究中农村环境的主体设定为农户,农村环境包含了以农户为主体的外部世界的全体。
在具体的研究中,我们仍然需要对农村环境有一个明确的界定:我们所研究的农村环境对农户来说就是他们的生存环境,具体来说包括两部分内容,生产环境和生活环境。生产环境是指农户在进行农业生产相关活动过程中所面临的自然和社会条件,生活环境是指农户在日常生活中所面临的自然和社会条件。此外,由于我们研究农村环境的出发点是农户经济行为与农村环境的相互作用关系,因此,在对农村环境问题的研究过程中,农户本身作为农村环境的主体也是不容忽视的。
当农村环境的恶化程度已经威胁到农户基本生存条件时,我们就认为出现了农村环境问题。当然,从环境威胁的出现到农户基本生存条件完全丧失仍然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出现的所有农村环境的不合理变化,都可以认为是农村环境问题。
2 农村环境基本要素及表征指标的提出
根据我们对农村环境的定义,农村环境状况的表征包含了如下两方面的内容:农户的生产环境与农户的生活环境。虽然,农户的生存方式并不属于我们界定的农村环境的内容,但是,由于农户作为农村环境主体的存在,对于农村环境的表征,必须考虑到农户本身的生存方式。这不仅仅是因为农户的生存方式对于农村环境的改变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同时也是因为改善农户的生存方式也是我们的研究所要达到的最终目标[1]。
接下来,我们将分别从这两个方面选取代表性的要素及相应的表征指标,用以反映农村环境的基本状况。
从生产环境来说,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也是农户最基本的生存条件。没有土地,农民就失去了最基本的生存保障。土地是非短期可更新资源。农民对土地的不同利用方式[2,包括土地的占有情况(拥有土地的数量,质量和类型),占有方式(产权关系,所有权,经营权等),投入方式(人的投入,资金的投入,物质的投入,技术的投入),生产目的(自用,还是作为商品)等等决定了土地产出的数量和质量,同时也决定了农户经济行为对土地的
贫困的生存状态对农村环境的影响——云南某山村的案例研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