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雪国读后感.docx


文档分类:研究报告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雪国》中美的赏析摘要:我们在讨论作品《雪国》的美的时候,除了其内容和技巧手法等表象进行研究之外,也要弄明白川端的美意识,把自身融入到《雪国》的世界中,寻求理解作品的表现形式的美和作者本身的审美观。追求作品的神髓,与作者进行心的交流,来发现作品的内在美。关键词:川端康成、《雪国》、美川端康成(1899—1972),日本近代著名作家,1968年,凭借《雪国》、《千只鹤》和《古都》这三部著作荣获诺贝尔文学奖,从而声誉鹊起,享尽文坛盛赞。他也是亚洲继泰戈尔之后第二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雪国》是日本作家川端康成文学生命中的一座金字塔,被奉为“日本近代文学史上抒情文学的顶峰“,集合了他对日本人及日本美意识的感想。不论是有人称之为绝唱,还是有人说它是“颓废和死亡的文学”,但它呈现出了日本人的典型形象,道出了日本人的民族传统和精神实质。川端康成在艺创作上毕生都在孜孜不倦地追求美。他曾说过:“所谓风雅,就是发现存在的美,感觉已经发现的美,创造有所感觉的美。”《雪国》以有钱有闲的舞蹈研究者岛村与一位艺妓和一位纯情少女之间的感情纠葛,为读者展现了一种哀怨和冷艳的世界。川端康成幼失怙恃,历尽人世沧桑和炎凉世态,养成了一种孤独沉默的性格,对于世事采取漠然的态度。为此,他早期作品,如《伊豆舞女》和《招魂祭典一景》等,还蕴含着对下层妇女的同情,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某些社会现象。但是,由于他后来受日本古典文学和禅宗思想影响很重,逐渐脱离现实,以致原来残留于头脑中的封建主义思想不但未能减弱,而已有所发展。《雪国》这部名著,基本上可以说是他这种前后期思想变化的分水岭。这部小说很好地体现了川端在构造美,艺术美以及语言美等方面的追求和成就。在总体风格上给人最大的感受就是淡淡的哀愁,温柔的伤感。哀与美相辅相成,紧密相联。以下我将从三个方面具体剖析《雪国》之哀与美相交融的艺术倾向。文章构造美(1)片段的巧妙链接与其他作品不同的是,《雪国》是通过各个场景片段的堆积将许多关联的部分并列成一个平面,结合成一部完整的作品。从整体上看缺乏统一的构思和框架,但仔细读来会发现它所独有的韵味。初看起来,文章条理不清晰,显得很凌乱,不像是一个整体。这恰恰就是它美的体现之一。以电影为例,通常电影或者一个故事,不可能把所有的细节从头到尾都一一呈现个观众。但观众、读者运用自己的想象,结合这些片段却能够很好的去理解。片段式的表现手法,给予了观众以想象的余地,是一种新的魅力所在,《雪国》也构成了这种令人遐想的美感存在。(2)意识流手法的运用《雪国》汲取了一批代表性的西方意识流小说的卓越技巧,以人物意识流动结构作品。小说主要以岛村的意识流动叙述故事,抒发感情。作品一开篇就以“穿过县界漫长的隧道,便是雪国了。夜空下白茫茫的一片,火车在信号所前请了下来。”这两句极为精炼的语言概括地交待了故事的时间、地点和环境。接着就沿着岛村的意识活动展开故事。最初写岛村在二去雪国的火车上,从夕阳映照的玻璃窗里他窥视了叶子神奇的美,恍惚迷离中从叶子美丽的面容联想到驹子的美,勾起他第一次来雪国与驹子相爱的回忆。到达雪国后他又从清晨镜台上映照的驹子面容联想到叶子,叙述他与叶子的交往。岛村的意识总是在现实与虚幻中交替流动,小说中人物的身世爱情纠葛及岛村三去雪国的过程都在这种意识流动中展开。值得一提的是,意识流手法的运用有利于作者更加深刻细腻地刻画人

雪国读后感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镜花流水
  • 文件大小18 KB
  • 时间2019-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