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城乡统筹发展测度.doc:..重庆市城乡统筹发展测度摘要:城乡关系的研究是国内外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重庆市是我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对其统筹发展的成效测度及影响因素分析对于城乡统筹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与实践意义。文章从城乡经济、社会、生活、环境统筹出发,构建重庆市城乡统筹发展水平测试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建立测度函数,对重庆市2000-2009年的城乡统筹发展水平进行测度,测度结果表明:重庆市的城乡统筹发展水平经历了先降后升的过程,尤其是自2007年设立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后,城乡统筹度得到了提升,但城乡经济、社会、生活、环境等各个方面仍处于二元结构的发展状态。关键词:城乡关联;城乡统筹;城乡统筹度中图分类号:C912;F12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5194(2012)02-0140-052007年,国务院正式批准重庆市和成都市设立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目的就是通过试点区域的先行先试,探索适应当今中国社会的“城市带动农村”的城乡均衡发展模式。重庆市作为试验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过去的四年中,统筹成效如何对下一步政策的制定与落实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研究区域概况重庆是我国四个直辖市之一,地处西南地区,是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从统筹城乡发展的角度看,其具有统筹的典型性、实施的可借鉴性以及其空间条件的特殊性。1重庆市具有实施城乡统筹发展的典型性。重庆市一个最基本的特征就是“大城市、大农村”。重庆设立为直辖市后,其40个区县中有20个贫困县,其中17个属于方公里,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直辖市,也是我国人口最多的直辖市,其中农村人口占80%,且大多数都分布在贫困山区。可以说,重庆市的城乡比率、农工比率,就是一个具体而微的中国。2重庆市具有实施城乡统筹发展的基础。可以说,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的形成,更重要的不是市场选择的结果,而在于政府的体制性安排,而其载体就是城乡二元的户籍制度。要想破除城乡二元体制,需要从户籍制度这把“钥匙”人手,剥离附着在户籍制度上的政治、经济、教育文化、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等功能。重庆市从十五时期开始,就开始对其对户籍制度改革进行了大胆的尝试与体制的设计,其户籍制度改革已经唱响了农民融城“三部曲”即农村退出、城市进入、城市融入,同时打出了“农民增收牌’’、“土地流转牌”、“综合配套牌”、“体制转轨牌”、“管理创新牌”,这一系列举措为城乡统筹发展尝试、开拓了新的方式。此外,因为重庆市直辖的体制,更有利于促进城市与农乡资源的互动,也更有利于体制转轨与社会转型的推进。3重庆市的空间条件特殊。重庆市作为内陆城市,其集陆路,水路,航空倶全于一体,作为“长江上游的经济中心”,其城统筹发展,为架起内陆开放的骨架,为内陆城市的发展甚至整个中国经济的发展,探索出一条“内陆开放”新的道路。二、重庆市城乡统筹水平的测度__基于主成分分析法本文运用“城乡统筹度”这一理论概念,通过建立城乡统筹发展水平测度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测度函数,对重庆市2000-2009年的城乡统筹发展水平进行测度。1指标体系的构建。本文遵循全面性、科学性、可行性、可比性和独立性原则,根据城乡统筹的科学内涵,通过经验判断,结合重庆市的具体情况,从城乡经济、社会、生活、环境统筹出发,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有关键意义的指标来进行指标体系的构建。指标体系共分为三个层次:目标层;准则层和指标层,见表1。在这里,为了更好地反映城乡统筹发展情况,所有指标均采用城乡比的绝对指标。2样本选取与数据收集、整理。本文以重庆市为研究样本,根据数据的可得性,选取2(X)0-2⑻9年重庆市的相关时间序列数据,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来进行重庆市城乡统筹发展水平的测度。数据主要来源于2001-2010年《重庆统计年鉴》以及相关政府文件资料与研究报告。为了消除量纲的影响、异常值的干扰等,笔者采用取倒数的方法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3测度函数的建立。笔者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重庆市城乡发展水平的测度函数,对重庆市城乡统筹发展水平进行测度。主成分分析是将原来众多指标重新组合成一组新的相互无关的几个综合指标来代替原来指标,同时根据实际需要从中可取几个较少的综合指标尽可能多地反映原来的指标的信息…。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建立测度函数的步骤为:设有n个样本和p个变量(指标),zi,j表示第i个样本对应的第j个指标的值。ri,j为相关系数,样本相关矩阵为R=(ri,j)pXp。设特征值为A1彡A2彡…彡Ap>0,ep相应的标准化正交特征向量为Ei=(el,i,e2,i,i)T,i=l,2,…,p,由累计贡献率大于85%来选择来确定个主成分,m个特征值的累计贡献率为a(m),因子载荷矩
重庆市城乡统筹发展测度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