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灯下漫笔》教案设计.doc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9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9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9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灯下漫笔》教案设计一、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中学□小学2,学科:语文2,课时:三课时3,学生课前准备:(1)网上收集鲁迅先生精神的资料。(2)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读准生字的读音,了解课文大意。二、教学课题通过学习理清思路,让学生掌握情理结合方法。同时,通过鉴赏关键语句,能够让学生进一步地品味鲁迅杂文的“幽默犀利”的语言风格。能否顺利教读本文,关乎本单元教学的成败,因此确立本课的目标为:1、理解鲁迅先生对国民奴性的深刻认识和对中国社会历史的深刻解剖。2、品味文章中含义丰富的语句,学习作者以情入理,情理交融的表达艺术。3、学习鲁迅先生敢于直面现实,关心民族的前途和命运,以天下为己任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三、教材分析《灯下漫笔》是高中语文第三册第四单元散文鉴赏教学的起始课,是一篇既有深刻思想又饱蘸激愤之情的奇文,鲁迅通过对中国历史的深入解剖,表达了对封建专制主义的憎恨和对国民奴性人格的批判。深刻的思想当然来自深入的思考,但也离不开广博知识的支持和印证;广博丰富知识也必须有深邃的思想的观照,才能熠熠生辉。作为说理散文,“理”固然是灵魂,而“情”则是血脉,失血的灵魂总是令人生厌的而本文激情饱满,情理交融,语言有力。本课的成功教学,可以提高学生深入观察、思考生活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思维品质和文化品位,发展学生的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也有着启发性的作用。鲁迅作品独特的风格,给大多数高二学生的阅读理解留下了一道道障碍(思想的,思路的,语言的),鉴于此,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确定为引导学生理解文本内容,从而更好地体悟文中深刻的思想和丰富的感情,尤其是作者独特的忧国忧民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1、教学重点:(1)体会作者在冷静的理性分析中包含的强烈的思想感情。(2)以情推理、情理交融的表达艺术。2、教学难点:(1)理解作者对中国社会历史的概括——“一治一乱”: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2)理解“人的价格”。(3)理解“第三样时代”的内涵。四、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指导课堂教学,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讨论的问题一部分由教师拟定,这些问题务必围绕教学目标来设定;另一些问题由学生阅读后提出,——学生的问题可能是散乱的,但只要有思考价值,即应当让学生展开讨论。在讨论中,应当激励学生各抒己见,鼓励学生有所质疑,有所发现,有所突破。关键是思想要“动”起来,要持之有据,言之有理。在讨论课中,教师是激励者、参与者、合作者、引导者和组织工作者。教师应当使课堂讨论充实、活跃、有序而有趣。为了便于操作和训练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讨论课拟将班级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都不得应有专人负责。小组内部,小组之间,可以用互相质疑,互相问难,互相交流。讨论重在过程,对某些开放性问题应当鼓励学生发表独立见解。课堂教学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指导学生初读课文,弄清一些词语,把握思想核心,理清思路的几次飞跃。教师布置思考题目,学生研读课文,拟定问题。第二课时,组织课堂讨论。在本课教学中,要让学生培养这样的习惯:快速通览全文,宏观把握,抓主旨,理思路;仔细品味揣摩,微观考量;发现问题,勇于思考;在具体语境中理解语句。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1、整体感知文意。2、体会作者在冷静的理性分析中所包含的强

《灯下漫笔》教案设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9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镜花流水
  • 文件大小89 KB
  • 时间2019-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