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浆岩(火成岩)地球内部呈熔融状态的岩浆喷出地表面,或者上升到接近于地表的不同深度的地壳中,冷却、固化后形成的岩石,称为岩浆岩,又称火成岩。岩浆是地壳深处和上地幔富含挥发成分的复杂的硅酸盐与金属硫化物、氧化物的熔融体,其中含有挥发性成分(SO2、SO3、H2O、S、F、Cl等)。另外,岩浆中也含有地壳中的各种元素。一般认为,上地幔的软流层是岩浆的来源。岩浆根据其化学成分的不同可分为三类:超基性岩浆,此种岩浆含SiO2很少,一般小于40%,含铁、镁多,含挥发成分少,色暗;基性岩浆,或称玄武岩岩浆,含SiO252-40%,含铁、镁亦较多,但比超基性岩浆少,含挥发性成分较多,色暗;酸性岩浆,或称花岗岩岩浆,含SiO2大于65%,含铁、镁少,含钾、钠、铝多,并含有大量挥发成分,色浅。岩浆的成分不是固定不变的,常在岩浆运动或凝固的过程中发生变化,也可以由于吸收周围岩石的成分而改变性质。一、岩浆活动和岩浆岩的产状由于岩浆的温度很高,又在高压的作用下,因此它的内压力很大,具有很大的物理—化学活性。岩浆可以顺着地壳脆弱地带侵入上部或沿着构造裂隙喷出地表,这种岩浆沿着地壳上层压力减小的方向上升的活动称为岩浆活动或岩浆作用。根据岩浆的活动情况,可以分为喷出活动和侵入活动两种。岩浆岩的产状是指岩浆冷凝后所形成的岩体的形态、大小和围岩的关系,以及它形成时所处的构造环境而言。 (一)喷出活动和喷出岩体岩浆冲破上复岩层溢出或喷出地表,甚至喷至空中,这种活动称喷出活动,也叫火山喷发或火山作用。火山喷发形成各种岩石并构成各种形式的火山。由喷出活动所形成的岩石叫喷出岩,该岩体称为喷出岩体。喷出岩体包括:(1) 岩盖:喷出地表呈菌形的岩体。(2) 岩流:岩浆沿着倾斜的地面流动,则形成岩流。(3) 岩钟:浓而粘的岩浆由火山口溢出后,形成似钟状的岩体。 (二)侵入活动和侵入岩体岩浆由地壳深处上升,在地壳的不同部位凝固成岩石,这样的岩浆活动,称为侵入活动。由侵入活动所形成的岩石叫侵入岩,该岩体称为侵入岩体。侵入岩体由于其生成的环境不同,则表现在岩体的形状和构成岩石的性质上,都有很大的差异。侵入岩体形成的深度不一,位于地壳深处的(一般在地下5公里至10-20公里的深处)称为深成侵入岩体;在地壳浅部(小于5公里)称浅成侵入岩体。一般来说,深成侵入岩体规模大,浅成侵入岩体规模小。这些侵入岩体原本埋在地下深处,由于地壳隆起,上复岩石被风化剥蚀而被揭露出来。与侵入岩体相应的岩石分别称为深成侵入岩和浅成侵入岩。深成侵入岩体包括:(1)岩基:岩体非常庞大,可连绵数十里或千里,形状很难推定。岩体愈往深处体积愈大,与地壳深处相连。(2)岩株:岩株是较岩基为小的侵入岩体,其形状略成圆柱形,岩株往下很深与岩基相连。浅成侵入岩体包括:(1)岩墙(岩脉):岩墙是狭长的侵入体,横穿围岩的层理或片理,似“墙状”,故称岩墙,或称岩脉。(2)岩床:岩体沿围岩的层面或片理,顺着岩层侵入,形成的层状岩体。二、岩浆岩的结构研究岩浆岩时,不只要知道它是由什么矿物成分组成的,而且要知道这些矿物在结晶时的物理化学条件怎样。因为岩浆冷凝时的环境条件可影响组成岩石的矿物结晶程度、颗粒大小、形状,以及彼此间的结合方式等等。岩石中矿物的结晶程度、颗粒大小和形状,以及矿物间结合关系所表现出来的岩石特征,称为岩石的结构。岩浆岩的结构,根据结晶程度可分为::岩石中的矿物均为晶质的。:岩石中的矿物一部分为晶质的,一部分为非晶质的。:岩石呈玻璃状,为非晶质。根据矿物颗粒的相对大小可分为::岩石中矿物的颗粒大小比较一致,深成岩多为等粒状结构。:岩石中矿物颗粒显著不等,大者称为斑晶,小者称为石基;如果石基为显晶质(肉眼可辨者)的,则称为似斑状结构。斑状结构的形成,是由于岩浆在地球深处有一部分先结晶而形成斑晶,以后岩浆继续上升,由于冷却很快,岩浆来不及结晶或结晶得很小,从而形成石基。斑状结构多产生在浅成侵入岩中。根据矿物颗粒的绝对大小可分为::岩石中结晶颗粒的矿物成分均可辨认,一般可分为:(1) 粗粒结构:颗粒直径大于5毫米。(2) 中粒结构:颗粒直径为5-2毫米。(3) 细粒结构:颗粒直径为2-。:岩石中的矿物颗粒,均不能识别出其矿物成分者,称为隐晶质结构。三、岩浆岩的构造岩浆岩的构造是指组成岩石的矿物及其集合体在空间上的排列、配置、填充方式,亦即表示矿物集合体或矿物集合体之间的各种岩石特征。岩浆岩的结构和构造都是鉴定岩浆岩和重要特征。岩浆岩的主要构造有:(均一构造):组成岩石的矿物在整块岩石中分布均匀,无定向排列,也无特殊聚集现象,为侵入岩特别是深成岩所具有的构造,如花岗岩等。:由不同矿物成分
三大岩石资料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