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佛教文化苑知识点讲解1讲佛2不二法门3十二大宏愿4佛教寺院的布局5李嘉诚与财气的缘分6南山寺住持新成大和尚7不老松8佛手9舍得10海上观音11南山寺12金玉观世音13三十三观音堂14南山寺15大乘与小乘佛教16十八罗汉17《心经》18佛家三宝19阿弥陀佛20佛教三宝讲佛全称佛陀、佛驮、休屠、浮陀、浮屠、浮图、浮头等。意译为觉者、知者。佛者,觉也!觉:觉悟真理者之意。亦即具足自觉、觉他、觉行圆满,如实知见一切法之性相,成就无上正等正觉之大圣者。此是修行之最高果位。凡夫无一具足,声闻、缘觉仅具自觉,菩萨具自觉、觉他,唯佛自觉、觉他、觉行圆满三者三项俱全。佛的来历释迦牟尼佛(约为公元前1027年~公元前949年)出家前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的王子,属刹帝利种姓。父为载,佛陀化乘六牙白象,象口含白色莲花,从摩耶夫人的左肋入胎,住胎十月。摩耶夫人回娘家分娩,在途经兰毗尼园时,于无忧树下诞下太子悉达多。据记载,太子自摩耶夫人右肋而出,下地能走,周行七步,步步生莲,他遍观四方,一手指天,一手指地曰:“天上地下,唯我独尊。”这时有两条龙,一吐温水,一吐凉水,给他洗浴。浴佛节由此而来。悉达多太子,有感于人世生、老、病、死等诸多苦恼,舍弃王族生活,出家修行。他在菩提树下悟道,遂开启佛教,随即弘法49年。年80岁左右在拘尸那迦城示现涅盘观世音菩萨也称观自在菩萨是“南无大慈大悲救苦救难广大灵感观世音菩萨摩诃萨”的简称,又作南无观世音、师子无畏音、大慈柔软音、大梵清净音、大光普照音、天人丈夫音、能施众生乐、济度生死岸等。因观世音菩萨曾经发愿,任何人在遇到无论任何灾难时,只要一心虔诚念诵观世音菩萨的圣号时,即会得到观世音菩萨的救度——“观其音声,皆得解脱”,因此,名为“观世音菩萨了解观世音菩萨的十二大宏愿第一:广发弘誓愿:广发弘誓大愿心,度尽众生消烦恼第二:常居南海愿:泛海救迷度有情,善念南海观世音第三:寻声救苦愿:为人诸病卧高床,诚念大士得安康第四:能除危险愿:千处祈求千处应,苦海常作度人舟第五:甘露洒心愿:观音慈把甘露洒,烦恼于是化成莲第六:常行平等愿:弥陀加持常有念,随似观音平等心第七:誓灭三涂愿:观音菩萨救苦声,愿度三涂除诸障第八:枷锁解脱愿:志心持念观自在,枷锁苦痛得解脱第九:度尽众生愿:有情众生誓愿度,旷劫精勤慈悲海第十:接引西方愿:虚空之中引净土,至心诚念观世音第十一:弥陀受记愿:观音精勤宏愿力,弥陀受记下世佛。第十二:果修十二愿:十二大愿弘誓深,有情共证无上道南山佛教文化位于海南省三亚市以西40公里南山文化区内的“佛教文化公园”中。据史志所载,三亚南山即菩萨长居之“补怛洛迦”,有“大光明山”之称,三亚南山寺故琼州历来即有观音出巡南海之说。南山侧望之东瑁西瑁二岛,相传即观音挑土老祖宗遗迹,唐天宝年间,律宗祖师鉴真曾五次东渡日本受阻,登陆南山弘法,得观音菩萨护持,第六次东渡成功。其后,日本遣唐僧东密祖师弘法大师西来求法,亦为台风阻至南山,得观音加持,经泉州至长安求法成就。《崖州志》载:“光绪六年(1881年),三亚鸭仔塘村(南山东南麓)忽自产莲花,叶甚茂,三年乃谢。光绪二十三年,复产,愈产愈甚,至今愈茂。”由此可见南山与佛门之殊胜因缘。南山居琼州之南,山高五百余米,形似巨鳌,又若观音菩萨慈航普渡坐骑之相。山势
南山佛家文化苑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