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呼和浩特生态建设.doc


文档分类:研究报告 | 页数:约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呼和浩特生态建设:满目葱茏不是梦在西方发达国家,看一个城市的发展,首要的问题是看这个城市的人居环境如何?森林覆盖率是否接近40%?而我们国家追求的目标也在30%以上。在呼和浩特“十一五”规划中,“30%”的森林覆盖率早已将首府未来的城市蓝图绘就———打造国家级森林城市。呼和浩特已成功打造“中国乳都”,并已入围全国百强城市前50强,这就昭示着这个城市在集聚巨大发展潜力的同时也在蕴涵着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久居呼和浩特的人都会有这样的感受,前些年,一春能刮十几场的沙尘暴如今屈指可数;一夏因水土流失而引发的山洪暴发现象如今几乎不再看到。树多了,山青了,天也变蓝了。多年不见的狼、狐、獾子、鹿等动物重又在山野出没。人与自然开始和谐相处。一组用辛勤汗水和万般辛酸换来的数字着实让人感动!呼和浩特:5年间,新增造林面积相当于过去50年造林保存面积的总和;5年间,大青山干旱阳坡重披绿装,让50年未完成的事业初见成效;5年间,退耕还林一项工程就让首府农村13万农户、50万农民解决了吃饭问题;5年间,将100多万只山羊赶下山,全面实行禁牧,森林植被恢复率每年以一个百分点还要多的速度增长;5年间,;……呼和浩特,“初步改变首府生态面貌”的目标已基本实现!面对一春十几场的沙尘暴,首府人再不能冷静旁观了。是责任,也是义务。挑战大自然,“大干三年,基本改变全市生态面貌;苦干三年,初步建立首府绿色形象”,“生态市”建设战略构想形成。2000年前的土默川平原,生态建设虽然有一定基础,但由于长期以来对生态建设没有一个科学定位,再加改革开放之初,国有林场放开后,林场职工一直以砍伐为主谋求生路,林业发展严重受阻。同时,人为开垦和过度放牧,诸如大青山区和丘陵地区100多万只山羊肆意散养,使得呼市地区的生态植被严重破坏,给土默川平原原本脆弱的生态雪上加霜。连年开春数场肆虐的沙尘暴已向首府人民敲响警钟!“把内蒙古建设成为祖国北方最重要的生态屏障”,保护首都,为京津塘地区打造绿色生态保护屏障。这已不是首府人自己的事情,是整个国人共同的责任。强烈的责任感敦促着首府人立即付诸行动,请专家,搞调研,“大干3年,基本改变全市生态面貌;苦干3年,初步建立首府绿色形象”。首府人响亮提出“生态市”建设的战略目标:用10年时间使全市新增林地面积442万亩,%%;城区人均公共绿地达到8平方米以上……按照“生态市”建设的总体规划,呼市地区的生态治理开始划区分块集中治理,从南到北,一个绿色蓝图圈定。向南,清水河县、和林县低山丘陵区域治理,重点放在黄河流域的治理;向北,对大青山区域提出全面综合治理,对大青山以北的武川县进行风湿沙化治理;向西,对土默川平原进行绿化治理,对土左旗、托县重点进行农田林网建设;同时,在全市范围内开辟绿色通道工程,对呼市境内的县道、国道、省道全部实行绿化。首府“生态市”建设目标圈定的同时,适逢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开始实施,呼和浩特也争取到了国家开发西部的生态项目重点工程,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三北防护林四期工程等,为首府生态建设全面展开增添了活力。至此,一场与大自然抗衡的鏖战拉开了序幕。以点带面,示范推进。奇迹在抗衡中诞生:大坑整地,营养袋深埋造林。将100多万只羊赶

呼和浩特生态建设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镜花水月
  • 文件大小18 KB
  • 时间2019-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