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画出自己的心灵感悟——探究性教学在低年级美术教学中的感受与体会儿童画是一颗颗纯真童心的自然流露和展现,是孩子们对外部世界的感应触摸和探索。童心似花,童心如诗、如梦。“稚到拙时亦为美”,不懂绘画技法而随意涂鸦的儿童画,反映的却是最真的情,最纯的童心。学生随意的涂鸦具有直观性,更容易为儿童所接受。孩子们往往把绘画当作游戏来对待,一当他们兴趣来时,就会马上拿起画笔,伴随着愉快的情绪,无拘无束,任意涂抹,从中得到满足和乐趣。《新课程标准》强调课程内容把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的关系作为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的基本主题。同时还要求老师在教学设计中不能只考虑教师如何教,更要考虑学生如何学;不仅关注知识的传授,还要关注学生的兴趣和体验等。因此,我们在进行美术教学过程中可以应用“探究性学习”,让学生在艺术的长河中自由探索、大胆尝试,从而获得相应的美术知识和技能。如何合理地运用这一教学方法,开展教学活动,可以从以下个方面进行尝试。一、创设探究性情境,激发学习兴趣。人的大脑信息百分之八十来源于视觉,“看”是幼儿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现代生活教育理论也认为:让学生置身于特定的情境中,创设与教育主题相应的情境,能唤起学生的相关经验和情感,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我在教学中经常采用讲故事、音乐渲染、画面再现、表演等方法,把学生带进一个理想的艺术教学境界,让学生能够在形象生动的空间内学习。如在教学二年级《海底世界》一课,我利用多媒体向孩子们展示了一幅美丽的海底动画:在那里,鱼儿在水中戏水,千姿百态各异,各种着色的海底动物出没于其中,一派生机勃勃的海底自然景象。优美欢快的背景音乐,活泼跳跃的海底动物形象,深深地吸引了孩子们。这时我再加上绘声绘色地描绘,使孩子们置身于情景之中,与动物亲近之情油然而生,艺术活动变得趣味盎然。在快要结束之时,还专门设计了与小朋友告别的情境,并配上音:“亲爱的小伙伴们,海底动物王国给你们带来了欢乐吗?欢迎你们再次光临!Byebye!”然后我趁热打铁,一句“请小朋友们想一想,今天我们都学到了什么知识?”这时小朋友们你一言我一语兴味盎然地畅所欲言,把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悟全谈了出来,真是精彩极了!二、探索过程循序渐进,提高学生创作能力。小学生生活经验少,对事物的感性认识不够丰富。教师必须细心引导学生从自己身边开始,细心观察生活,观察事物。善于发现有意思的内容,新奇有趣的事物。低年级的小学生,对周围的事物充满了好奇心、爱问为什么,习惯于直观的形象思维,他们具有创造和探究的天性,认知风格多以发散思维型为主。在美术学习中没有习惯的心理定势,探究性学习刚好能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动机以及求知欲。学生乐于参加各种形式的美术活动、体验美术学习的乐趣,但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需要教师大量的帮助和引导。如:人教版标准实验教材中的一年级美术课《看谁涂得更好看》,教学中需要学生尝试用不同风格的线条和色彩表现自己的涂鸦作品。自幼儿时期起,每个人都喜欢涂涂抹抹,但美术课堂中的涂抹和儿时的随意涂鸦是有着本质区别的。因此,我在教学中先让学生随意选择工具(铅笔、水彩笔、油画棒等),尝试着在铅画纸上随意涂鸦,画自己喜欢的东西。让学生尽可能多地展示自己所知道的点、线、面的各种形态,达到学生间相互交流、评判和欣赏的目的。再通过示范、展示,完善点、线、面和色彩的表现形式,然后师
让孩子画出自己的心灵感悟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