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心灵之门的钥匙——谈话董仲舒说:“善为人师,既美其道,又慎其行”。他告诉我们:教师就是必须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学生做出表率,在教育教学中,既要“言传”,也要“身教”,既要“教书”,也要“育人”。可以说,教师,尤其是班主任素质的高低决定教育效率的优劣,甚至对学生的影响是终生的。一、要师生平等,勿高高在上。要让学生对你信赖,就要传达你对学生的关爱之心,否则学生和你谈话了,但心存疥蒂,将你排斥心灵之外。只有放下老师的威严,像交朋友一样平等相处才能增加亲和力。只有让他们信赖你,有了信任感,他们才会向你敞开心扉,谈话才有实效性,只有关爱他们,一切从爱出发还有什么谈不拢的。他们也愿意与你推心置腹,促膝而谈,正如德兰修女莱丝说:“我并没有做什么,我只是不断地用语言向他们表达我的关心,我的祝福”,就这样,凭着平等的态度关爱的语言,莱丝打破了一道又一道阻碍沟通的铜墙。只有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体,他们才会向你开启尘封的心扉,消除心灵的戒备。二、要以良言暧人,勿以恶语伤人。雨果曾说:“语言是人们沟通的桥梁,它能化解一切误会,让人们亲近”。的确,巧妙的语言能够拉近人的心理距离,鼓励的语言让对方更有自信;关爱的语言则使人间充满阳光,一句暖人的话会让他们感激你一辈子,但有时不经意的一句话却会伤害孩子幼小的心灵。温和而善良的语言如阳光般把冷漠孤寂的心灵唤醒,如湿润的春雨滋润人们的心田。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作为教育者应该在谈话中少一些严厉批评,少一些讽刺挖苦,少一些语言暴力,少一些非难指责,师生之间必是亲密无间无话不谈和谐相处。三、要学会倾听,勿一味说教。倾听是谈话沟通的关键,倾听是一种亲和的态度。让学生在谈话过程中成为主体,让他们充分表达自己的心声,言为心声,要了解学生内心世界必须耐心倾听他们内心需要什么,据我了解学生喜欢上网聊天,他们愿意在网上找从未谋面的网友聊天,真诚的坦露自己的心声,倾吐自己心灵的喜怒哀乐,却不愿意向家长、老师倾吐心声,说明他们急需要一个倾诉对象。我们没有理由不想方设法成为他们的倾诉对象,走进学生的心灵,了解他们的心理,为他们排忧解难,试想还有什么比用心倾听学生的心声更能唤起学生沉睡心底的激情呢?学会用倾听来了解学生一些感兴趣的问题,鼓励他们谈出自己的感受和看法,学生就会像沐浴着阳光雨露的禾苗,生机盎然,幸福地成长。当然,谈话方式因根据不同情况而定,下面我谈谈对不同的对象应该采用不同方式进行谈话。首先,对问题学生进行谈话,教师自己应该先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当他们违纪时,要用理智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因为他们终究是孩子,因而要冷处理,也可以给自己留下充足调查的时间,兼听则明,兼听有利于客观公正,同时也给自己充分的时间进行理智思考,不会偏激也不会感情用事,更不可能激化师生矛盾,另外也给问题学生留下自省自悟的时间,因为学生在生活中的是非之心还是有的,他们可能会感情用事,但事后理亏心虚,让他们反躬自省。如本学期我们班李某爱打架,打完架后我叫来谈话了解一下情况,然后让他回教室,我多方了解之后,停了两天找他谈话,他很不自然,如实谈了事情的经过和心理活动,我帮助他分析同学之间应宽容为怀,和睦相处。他也很后悔自己感情用事,我建议他一些抑制情绪的方法,告诉他现在不是靠拳头打天下的时代了,打架是打不出自己的一片天空,现在是用大脑、用知识凭能力的时代了,此后该生有
开启心灵之门的钥匙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