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建筑造型中最主要几种的房屋结构作者:佚名来源:网络更新时间:2008-7-2311:38:042599【字体:小大】屋顶是中国古代建筑造型中最主要的部分,一般均呈曲线,由不同形式的梁架结构组成。重要的建筑都以斗拱挑出檐口,在屋檐转角处形成翼角起翘。屋顶有5种基本形式,即两面坡两端悬出的悬山顶;两面坡两端不悬出的硬山顶;四面坡的庑殿顶;上截为悬山或硬山,下截为庑殿的歇山顶、攒尖顶,其出现时间亦有先后之分,其中庑殿顶最早,约出现于先秦时期,秦汉时出现了悬山顶和类似攒尖的屋顶,但后者仍有一段短短的正脊,各坡并未真正交汇于一点,东汉以后才产生了真正的攒尖顶和歇山顶;硬山顶出现最晚,是随着明清时期房屋墙壁广泛采用砖砌以后才大量采用的。除悬山顶和硬山顶外,其他形式的屋顶还可做成重檐的形式。[各式各样的屋顶]屋坡的相交处一般都出屋脊。两坡顶有一条正脊(有时两坡圆转相接,无正脊,称为卷棚或元宝脊),有时在两坡左右端各砌出1条上下方向、装饰性的垂脊;四坡顶有一条正脊和4条斜向的戗脊;歇山顶有9条屋脊,即1条正脊、4条垂脊、4条戗脊。攒尖顶只有戗脊,数目为4~8条,随平面形状而定;圆形攒尖顶没有屋脊。各种屋顶戗脊前段收小的部分又称为岔脊。各脊脊端或脊上常有轮廓高起的装饰,如正脊的吻兽(亦称鸱尾、鸱吻或正吻),垂脊和戗脊上的垂兽、戗兽,岔脊上的许多仙人走兽等。早期屋脊多为瓦片垒物,明清时期普遍采用各种专门的脊件。屋顶根据其本身的造型性格,分别用于不同的场合。如庑殿顶格调恢宏,用于高级建筑中轴线上的主要殿堂和门屋;歇山顶性格华丽活泼,一般用于配殿;攒尖顶多用于亭、塔;悬山和硬山顶多用于住宅。在中国封建社会中,对于屋顶的形制及其装饰都有许多等级化的规定,明清时期尤为严格。屋顶的形式、高度,脊饰的形象、尺寸和数目,以及所用材料的颜色均须根据建筑的等级而定,不得超越。梁架指木结构房屋的上部骨架,就其结构方式可分为抬梁式和穿斗式两大类型。抬梁式是在柱上沿房屋进深方向放置大梁,大梁上再叠置几层缩短的梁,各短梁的两端梁下置垫木或短柱,支承在下一层梁上。最上的短梁称平梁,正中立短柱。在相邻两片梁架之间,于正中短柱柱头和各梁梁头用沿开间方向的檩子连接起来,即构成一“间”。檩下可能还施用垫板和木枋。穿斗式是沿房屋进深方向立一排柱,柱高均直达各檩,用以支承檩子;柱间用长枋横向贯穿,两片梁架之间除檩子外又用逗枋和纤子连系起来。抬梁式常用于北方建筑,也用于南方的较高级建筑;穿斗式多用于南方一般房屋。中国古代建筑造型中最主要几种的房屋结构作者:佚名来源:网络更新时间:2008-7-2311:38:042599【字体:小大】屋顶是中国古代建筑造型中最主要的部分,一般均呈曲线,由不同形式的梁架结构组成。重要的建筑都以斗拱挑出檐口,在屋檐转角处形成翼角起翘。屋顶有5种基本形式,即两面坡两端悬出的悬山顶;两面坡两端不悬出的硬山顶;四面坡的庑殿顶;上截为悬山或硬山,下截为庑殿的歇山顶、攒尖顶,其出现时间亦有先后之分,其中庑殿顶最早,约出现于先秦时期,秦汉时出现了悬山顶和类似攒尖的屋顶,但后者仍有一段短短的正脊,各坡并未真正交汇于一点,东汉以后才产生了真正的攒尖顶和歇山顶;硬山顶出现最晚,是随着明清时期房屋墙壁广泛采用砖砌以后才大量采用的。除悬山顶和硬山顶外,其他形式的屋顶还可做成重檐的形式。各式各样的
中国古代建筑造型中最主要几种的房屋结构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