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总复习题一、解释 1、科学:科学就是提出问题并想办法寻找答案的过程。 2、生物:有生命的物体就是生物。 3、毛细现象:水沿着有孔隙的材料往上“爬”或向四周扩散的现象,叫做毛细现象。 4、水的表面张力:水的表面有一种互相拉着的力,使其表面尽量缩小,这种力就叫做水的表面张力。 5、溶解:一种物质均匀地稳定地分散在另一种物质中形成溶液的过程,叫做溶解。二、填空 1、琴纳发现了接种牛痘预防天花的办法。 2、科学家的探究步骤:提出问题→作出猜测→寻找证据→得出结论。 3、李时珍编写药物巨著《本草纲目》。 4、居里夫人证实了镭元素的存在。 5、1824年,英忆能力”,后来,电影就是根据罗杰特的解释原理制作的。 6、物体上轻下重就不容易倒。保持物体的重心,物体就会平衡。 7、物体包括非生物和生物两大部分;生物包括植物和动物两个部分。人属于动物里最高等的一个部分。 8、植物都长在水分充足、有阳光的地方。(即植物生长环境的特点) 9、鱼的身体分为头、胸、腹、尾四个部分,体表有鳞,用鳃呼吸,用鳍游泳。 10、动物分为哺乳类、鸟类、鱼类、爬行类、昆虫类、两栖类这六大类。 11、笔包括铅笔、钢笔、圆珠笔等,铅笔包括自动铅笔等;生物包括植物、动物,动物包括人等。 12、水在人体、动植物体内所占比例:人体65%是水;鸡蛋76%是水,鱼85%是水,蔬菜90%是水。 13、认识物体常用的方法有:用眼睛看、用鼻子闻、用舌头尝、用手摸等。 14、水的特点:无色、无气味、无味道,透明,没有一定的形状,能流动,有毛细现象,表面有张力、有压力、有浮力,能溶解许多物质。 15、地球上的水主要分布在海洋、河流、湖泊、冰川、地下暗河等。 16、地球上水的总量中,海洋和咸水湖中的水占97%,淡水只占3%。地球上的淡水中,%,河流、%,深层地下水占11%,浅层地下水占12%,以上共占24%;冰川占76%。 17、直接来自大自然的材料是天然材料,如羊毛、木材和石料等;由加工处理天然材料,或使天然材料的性质发生变化后制造出来的材料是人造材料,如纸、铁、玻璃、塑料等。 18、纸的用途是书写、擦拭、包装、印刷、装饰、广告、绘画等。 19、造纸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 20、东汉蔡伦总结、发明了造纸的新技术。 21、从颜色、厚薄、牢固、毛边、吸水性、透明度等方面去辨别纸的不同。 22、纸有吸水、承受拉抻、承受弯曲的性能。 23、纸的主要原料是木材,用废纸、稻草、旧棉布等也可以造纸。我们要注意节约用纸。 24、常见的纺织材料有棉、丝、毛、人造纤维,和这些材料混合而成的材料。 25、世界上最早的人工合成纤维叫尼龙,它是从石油里提炼出来的。 26、金属有表面有光泽、能传热、能变形、能导电等性质。 27、塑料有不易分解、占用土地、污染环境、威胁生物等缺点;塑料的显著缺点也是它的最大缺点是不易分解(腐烂)。 28、伽利略在意大利比萨斜塔上做实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重量决定速度”的结论。 29、信息卡由四个部分组成:一、标题;二、正文;三、基本要点;四、照片。 30、寻找问题的答案的方法:通过查资料、观察和实验找答案。 31、物体反弹高度和下落的高度有关。三、判断(下面的说法,对的打√,错的打×) 1、袁隆平、爱迪生、琴纳、居里夫人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整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