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打碎了花瓶》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课文把我们带回了刘宁的童年时代,让我们看见了一个同样会犯错误的更真实的列宁;也让我们看见了一个诚实的列宁、一个勇于改正错误和承担责任的列宁。这是一篇传统课文,讲述了列宁小时侯有一次去姑妈家,不小心打碎了花瓶,但是,在当时没有承认。回家后,他在妈妈的教育下写信给姑妈,主动承认了错误。全文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展开,共五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交代了列宁跟爸爸到姑妈家去做客。第二自然段写列宁在游戏时不小心打碎了桌子上的花瓶。第三自然段写姑妈与列宁及表兄弟表姐妹之间的一段对话。这段抓住人物的语言展示了人物的心理,既是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姑妈问:“是谁打碎的?”接下来,表兄弟、表姐妹都非常痛快的回答:“不是我!”一个“都”字,写出了他们回答时不用多思考就非常肯定不是自己,而且末尾是叹号,表现出了他们坚决肯定的态度和急于澄清自己的心理。而列宁则是“也低声说:‘不是我。’”“低声”是因为自己做了错事心虚,他与其他人的不同显示出了他当时的心理情况。之后,姑妈笑着说花瓶一定是自己打碎的。其他表兄弟表姐妹都笑了起来,“只有列宁没有笑。”“只有”在这句中鲜明的写出了列宁与其他人的不同。第四自然段写列宁回家后把事情告诉了妈妈,妈妈让他写信给姑妈。第五自然段则是姑妈的回信,点明了中心:做错了事能自己认错,是个诚实的孩子。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理解,学习列宁知错就改、诚实、勇于承担责任的好品质。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认识10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子,学习部首“走”。教学难、重点: 1、通过阅读体会列宁打碎花瓶后的心理活动和他勇于认错,诚实的好品质。 2、体会文中人物对话的不同语气。 3、学会书写10个生字,学习部首“走”。 4、设置情境,引导学生做小列宁给姑妈写信。教学准备:故事的录音,挂图,生字卡片。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画像导人,简介列宁 。 ,导人课文。 ,为“碎”字正音。设计意图:二年级的小学生对列宁这个人物很陌生,用图像导入,在感官上给学生以初步印象,再通过教师的介绍,使学生简单了解列宁这个人物,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要求学生借助拼音把生字读正确。 ,通过查字典、问同学或老师,注上拼音读准其他生字。 ,把字音读正确,把课文读流利。 ,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培养学生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的能力。设计意图:其一,通过4次通读课文,让学生在言语实践中与汉字反复见面,落实阅读中识字的任务;其二,充分发挥汉语拼音的作用,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借助拼音识字,分散识字的难点;其三,给学生充足的读书时间,在与文本对话的实践中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落实课标关于“整体感悟”的要求。三、细读课文,深入理解 ,引导学生互相交流。指导朗读,理解列宁打碎花瓶不是故意的。 ,体会列宁的心理活动。①找一找、读一读描写列宁和表兄弟表姐妹的表现和心理活动的句子。②指导朗读,体会对话中人物的不同语气。③对照文中的插图,加深理解列宁的心理活动。 。 ,体会含义。 。设计意图:
谁打碎了花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