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秦朝西汉汉武帝宋明明清兴起蔚然大宗遭到打击正统高潮----理学新的儒学体系批判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专题简括儒家思想演变Ⅰ儒家思想的演变历程及其原因时代思想内容地位原因春秋仁、礼、为政以德不被重视要求恢复周礼有保守的一面。战国仁政、君轻民贵不被重视强调秩序和仁义,在战国大动乱的时代不可能获得重视。秦受压制秦崇尚法家,实行暴政西汉天人感应、君权神授独尊大一统得到巩固;专制主义政治体制大体定型;文化共同体基本形成,董仲舒对儒学的改造魏晋南北危机社会动荡;受佛教和道教的冲击宋明“理”“天理”复兴、重新确立正统中央集权进一步强化;儒学的新发展,更好地适应统治需要。明清受批判儒学呈现守旧、陈腐的习气;商品经济发展,人们追求个性企图冲破传统儒学的束缚。Ⅱ典例展示请你依据上面四个历史遗存之照片,用一句话概括每幅图片所反映的主要历史信息,并简要说明我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发展的四个阶段(时期、儒学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活动、儒学发展的阶段特征、历史地位)。成都文翁石室授经讲学图(西汉第一所公立学校)①教育理论:有教无类、学思结合、因材施教等②伦理道德:孝、仁义、诚信等(社会主义荣辱观)③维护社会稳定:仁、德治、民本思想等(取消农业税)④维护国家统一:大一统思想(统一祖国)⑤个人修养:正身自省、修己安人、己所不欲,“以德治国”、“以民为本”、“和谐社会”的思想,是儒学在当代中国政治理念中的新体现。把儒家的一些伦理原则和道德用于规范用于现代社会的人际关系中,可以改善一切以物质利益为中心而造成的冷漠的家庭关系和社会关系。深化提高儒家思想复兴①整理传统文化的一些思想内容。②收集一些社会生活中的实例,说明传统思想文化对现实生活的影响。③调查了解家乡风俗中还有哪些传统礼制的遗存。④成果展示(论文、演讲)实践·活动中国传统文化的过去、现在与未来6、以下著作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①②③④ 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 C②①④③ D③④①②D归纳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出现的背景,从中你能得到什么规律性认识?政治:①专制统治②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尖锐经济:①土地高度集中、赋役沉重②商品经济的发展思想:①程朱理学②“西学东渐”认识: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一定历史时期的文化是对一定历史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从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抗清、反专制可知)(从黄宗羲重商可知)(经世致用;王夫之哲学思想可知)【深化探究】学案答案探究一:(1)①思想家:李贽;②依据:从“好高则倨傲”、“好洁则狷隘不能容”等字眼中可以断定是具有“离经叛道”的不羁性格的反封建先驱李贽的言论。(2)①思想家:黄宗羲;②结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3)①思想家:顾炎武;②提出:提出亡国与亡天下的区别。③概括:“天下兴亡,匹夫有责”。(4)①思想家:王夫之;②独到之处:用“气”和“理”来比做物质实体与是客观规律,(或精神是依赖于物质的,由物质产生的,离开物质,精神就不存在)强调物质是普遍存在的(或物质是第一性的),这使他成为一位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探究二:(1)黄宗羲的君臣平等思想,顾炎武的“众治”思想。(2)共同点是反对君主专制独裁,主张“人民为主”;社会条件是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统治加强和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1-6-10DCDDD阅读材料(2006年连云港一模卷)(1)材料一:孔子说:“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 …《论语·雍也》记载孔子说:有道德的君子要学问渊博,用礼来约束自己,就不可能有反叛的事发生了。材料二:他(顾炎武)读过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之后,对其中的许多观点深表赞同,对读书也推崇备至。……他认为:“为人君之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独治之而刑繁矣,众治之而刑措矣。”反对“独治”,主张“众治”。他进而提出了“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的命题。(1)材料一中孔子提出了什么主张?结合材料二,说明这一主张是否一直被历代统治者所采纳?主张:用礼治国可维持长治久安。没有。因为许多皇帝往往滥用繁刑,最终导致灭亡。
第四课史料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