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一曼烈士是我辈从小就知道的革命英雄,但听说她之时年纪太小,丝毫不谙世事,其具体事迹在残存的记忆里已经非常模糊了。近年来曾有一次想起她,那是前年编辑《巴蜀历史画廊》之际。该书以文物为线索,简要勾勒四川从石器时代到现代的历史,在编辑到近现代,需要罗列青史垂名的四川好儿女之时,方才想起四川曾有这么一位英雄。可模糊的印象中,她似乎是又东北的,与抗日有关。具体查了资料,才了解到,她这样身于中国腹地、离日寇烽烟尚远且家境良好的闺秀,是怎样舍弃了相对安定与富足的生活,把自己投到民族救亡的风口浪尖上的。且不说她是位柔弱的女子了——因为传统思想对性别的定义,我们姑且暂将“柔弱”这个对她来说并不恰当的词加于她身上——当时千千万万强壮的男子,不都是默默地做了日本的顺民吗?即使顺民也有很多苦衷与无奈,但比之提着头颅忍饥耐寒的战斗生活,不知要安适多少倍了。如赵一曼《滨江述怀》一诗所言:“男儿若是全都好,女子缘何分外差?”想来,在那个峥嵘岁月中,不知有多少这样的奇女子,用自己的血肉与灵魂,去构筑中华民族独立与崛起的长城。这些人或许因为党派与政见的分歧而被胜利者书写的历史所湮没而不为大众所知,但我们知道,中华民族能走向复兴之路,靠的是无数不屈的脊梁。赵一曼,是这些照亮历史星空的流星之中最为明亮的一颗;而且,她奉献自己所燃烧的光亮,因历史的机缘恰为人们所见。我们应该深切缅怀她,以及所有为民族独立与解放作出牺牲的人们,不论他们是什么党派,不论他们是否默默无闻,他们都是中华民族不朽的灵魂。此次到长春,参观了吉林省博物院新办的展览《黑土军魂——东北抗日联军军史陈列》,这个展览于12月19日正式对外开放,展览共分为序言-东北沦陷,奋起抗日-肩负民族救亡重任,配合抗战-烽火关东声威远扬,艰苦卓绝-挑战人类生存极限,舍生殉国-热血铸就英雄壮歌,尾声-收复东北六个部分,全面地展示了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开始到1945年抗战胜利,东北抗日联军为争取人民解放和民族独立,在极端恶劣的条件下同日本侵略者进行长达14年顽强斗争的光辉历程、所作出的历史贡献,其中专门介绍了赵一曼的事迹。次日,在伪满皇宫观看《勿忘“”——日本侵略中国东北史实》展览,也看到了对赵一曼的重点介绍。两个展览都提到了同一件文物——赵一曼在车上写给年幼的儿子宁儿的信。这封信如林觉民的《与妻书》一样,是一封谁读了都要为之动容甚至心碎的信,虽然非常短,但字里行间,却有催人泪下的力量:宁儿: 母亲对于你没有能尽到教育的责任,实在是遗憾的事情。母亲因为坚决地做了反满抗日的斗争,今天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了! 母亲和你在生前是永久没有再见的机会了!希望你,宁儿啊!赶快成人,来安慰你地下的母亲!我最亲爱的孩子啊,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就用实行来教育你!在你长大成人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 一九三六年八月二日 你的母亲赵一曼于车中“誓志为人不为家,涉江渡海走天涯。男儿岂是全都好,女子缘何分外差。未惜头颅新故国,甘将热血沃中华。白山黑水除敌寇,笑看旌旗红似花。”这是怎样的一种爱,这是寻常人万难做到的,为了国家、民族的未来,牺牲小我的大爱。配合这封信展出的,是一张赵一曼抱着幼子的老照片,照片上的赵一曼清秀端庄,而那小小的孩子,当然不知道自己生在如此多灾多难的国家,要历经多少个多灾多难的时代,只是一脸的天真,浑不知自己不久之后,就永远不能再坐在妈妈温暖的怀抱里了。看到赵一曼的笔迹与这张照片,在心酸与心痛的同时,我不禁非常想知道,照片上的宁儿,后来怎么样了?回川后我在网上搜寻有关宁儿的消息,看到的居然是这样一行字:“赵一曼丈夫文革被迫害致死儿子上吊身亡”——彻底无语。这是悲愤之后更大的悲愤,历史再一次证明,我们这个民族最为深重的灾难,本质上并不是来源于外族侵略与残暴,我们需要反思的东西,实在是在自己身上。为什么那么多外敌要侵略欺侮我们?为什么赵一曼与当年抗联的英雄如杨靖宇、赵尚志等,都是被汉奸出卖的,汉奸怎么那么多?为什么敌人没有害死的,都被自己的国家和“人民”害死了?让我们在反思历史的同时再次缅怀赵一曼,同时记住医生张柏岩、护士韩勇义、警卫董宪勋及他的叔父董广政。他们,都是普通的中国人,但正是因为中华民族除了有英雄人物,还有大量他们这样存着良心和尊严的平凡人,我们的民族才没在异族的淫威之下垮掉。下面转几篇关于赵一曼及其丈夫、儿子的帖子,请大家仔细阅读与思索。百度百科关于赵一曼的资料:“红枪白马女政委”赵一曼(1905年-1936年8月),原名李坤泰,乳名淑端,学名李淑宁,又名李一超,四川省宜宾县白花镇人,爱国女诗人,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著名抗日民族英雄,
纪念赵一曼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