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市房地产市场调研资料南昌项目市场篇第一部分城市经济环境——中部的第二世界一、城市概况1、四县五区人口众多南昌是江西省省会,是全省政治、经济、科技、教育、文化、交通中心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617平方公里,现辖东湖、西湖、青云谱、湾里、青山湖区5区,南昌、新建、进贤、安义4县。2005年末总人口450万人,市区人口占210万。属全国百万以上人口的特大城市之一。2、便捷的交通环境近年来,南昌改建和新建的大型桥梁有八一大桥、赣江大桥等40余座,其中水上桥梁20座。南昌作为京九线中段最大的中心城市和综合型交通枢纽,区位优势非常突出。105、316、320等三条国道交汇于此,浙赣线与京九线在南昌形成钢铁"十字架",使南昌成为中国铁路的重要枢纽。,汽车站27个,货运配载市场3个,立式码头25个,泊位67个,港口年吞吐能力在800万吨。省际航空可飞往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香港、福州、厦门、西安、昆明、珠海、海口等30多个城市;省内航空有南昌到景德镇、赣州航线。道路运输面向全国各地,水路运输通达长江沿岸,远洋运输通达日韩等国及港台地区,一个以南昌为中心,以公路为主骨架,以水路为主通道,以港站为主枢纽,干支衔接、水陆相联、铁路、公路、水路、民航为一体的交通网络基本形成,较好的适应了南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二、人文景观1、历史悠久的古城南昌是历史悠久的江南古城,有着深厚文化底蕴。是富有光荣革命传统的英雄城。西汉建城时始称灌婴城,为豫章郡地,后定名南昌,为历代封建王朝的州、郡所在地。民国初年,废州府,划江西为四道,南昌属豫章道。民国15年(1926)北伐军驻南昌后,正式设市。南昌,是唐初王勃在《滕王阁序》中所盛赞的“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之地,以“八一”起义获得了特有的历史荣誉,以英雄城彪炳于史册。“飞阁流丹,下临无地”,雄踞赣江之侧,被誉为三大名楼之一的滕王阁沉韵厚重,流芳百世,为后人所无限瞻仰。此外,中共红色革命也是从这打响了武装反抗的第一枪,造就了南昌市“英雄城”的美名,"八一南昌起义"纪念馆市中心一柱独擎。另外,还有西山万寿宫、八大山人纪念馆、百花洲、佑民寺等十余处名胜古迹,是中外游客旅游观光的绝佳选处。一城景色半城湖,湖光水影映洪城。一直以来,就有亲水南昌的美誉。南昌市的水域面积高达28%,2005年南昌市的空气质量排名,在省会城市中名列第八。2、钟灵毓秀,人杰地灵春秋战国时期,孔丘弟子谵台灭明(字子羽)“南游至江”,携门徒300游学豫章后,中原文化开始传入。秦时,毛笔、砚石等文化用品相继问世,推动了文化的传播和发展。汉文帝时倡导“贤良方正”文学,开始出现了崇尚文学和科举成才之风,出现了徐孺子这样汉代江西文化的代表人物。晋代,在南昌讲学或设馆执教的有唐檀、聂友、恒伊、雷次宗和郭璞、王羲之、陶渊明等一代名流。旌阳县令许逊辞官归里后,偕郭璞选定西山,建立道观,南昌道教文化开始兴起,道教圣地开始奠基。唐代始建滕王阁、孺子亭、绳金塔,唐宋八大家中曾巩、王安石、黄庭坚等先后在南昌逗留。历代许多名人文士来南昌出仕、隐居、开馆执教,游赏会文如谵台灭明、梅福、衬蕃、殷羡、谢庄、王勃、张九龄、孟浩然、白居易、戴叔伦、施肩吾、陈陶、杜牧、李绅、韩愈、欧阳修、苏辙、朱熹、辛弃疾、陆游、杨万里、文天祥、虞集、唐寅、王守仁、曾綮、汤显祖、宋应星等,均在南昌留下了不少传诵千古的佳话轶事及大量的不朽诗文。二千多年来的历史文化积淀,在古时南昌就形成了西山积翠、南浦飞云、徐亭烟柳、滕阁秋风、铁柱仙踪、洪崖丹井、章江晓渡、龙沙夕照、东湖夜月、苏圃春蔬等豫章十景。现今一大批革命旧址亦已修缮开放,更为江南古城增添了新的光彩。三、区域经济环境分析1、经济发展总体形势自2001年以来,江西新领导层确立“工业化、大开放”的主战略,以“三个基地和一个后花园”为具体路径,以“实现在中部地区崛起”为目标,气势不凡地创造了被誉为“江西现象”的业绩。2001年及2002年两年,%,居中部第一;固定资产投资、利用外资增幅居全国第一;世界500强已有17家进入江西。2、南昌市2005年经济数据(1)国内生产总值(GDP)及三大产业的比例南昌市国内生产总值(GDP)近五年来呈现稳步增长的态势:南昌市三大产业的比例以第二产业工业为首,但第三产业中商业等正在积极发展:(2)财政收入南昌市财政收入15年来增长极其迅速,。3、商业发展初显繁荣繁华(1)不断增长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蓬勃发展的商品交易市场南昌市的商品交易市场包括消费品市场和生产资料市场,近年来得到迅速发展,,其中洪城大市场等亿元以上市场成交额达到189
南昌市房地产市场调研资料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