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利用方式对松嫩平原典型县耕地土壤养分状况的影响
王宗明1,张柏1,宋开山1,张素梅1,刘殿伟1,黄健2,张惠琳2
1.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长春 130012;2. 吉林省土壤肥料总站,长春 130015
摘要:耕地是受人为活动影响最强、对人类生存最重要的土地资源类型之一,研究不同利用方式对耕地的利用对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可以为土壤资源管理与合理利用提供依据。本文选取原九台市,在获取大量土壤养分数据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不同耕地利用方式土壤养分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1种土壤养分中,有效锌和有效磷的总变异系数最大,pH值和阳离子变异系数最小。不同耕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具有显著影响,而对土壤缓效钾的影响不显著。因农户对菜地的投入及管理水平明显高于粮田,造成菜地土壤的有机质和大量元素含量高于粮田。除有效钼在不同利用方式中的含量无显著差异外,不同利用方式对土壤有效铜、有效锌、有效铁、有效锰和有效硼具有显著影响。水田和菜地的pH和CEC高于旱田。
关键词:耕地;土地利用方式;土壤养分;松嫩平原九台市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175(2008)02-0704-04
土地利用是人与自然交叉最为密切的环节,土地利用的变化可以引起许多自然要素和生态过程的变化[1-2],其累积效应对区域乃至全球环境都会产生影响。目前土地利用及其环境效应研究已成为全球变化研究的热点和前沿课题[3],土地利用作为人类利用土地各种活动的综合反映,是影响土壤变化最普遍、最直接、最深刻的因素[4-7]。松嫩平原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区,%,玉米、大豆产量分别占全原主要的土壤类型如黑土、草甸土等具有良好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特性,是优良的耕作土壤。研究不同利用方式对耕地土壤养分状况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可以为有效地指导该区域农业生产,促进土地资源的保护和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和数据支撑[5,7]。耕地是受人为活动影响最强、对人类生存最重要的土地资源类型之一,因此,耕地的利用对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研究尤为重要。截止目前,系统进行耕地不同利用方式对松嫩平原土壤理化性状影响的研究尚不多见,本文在县域耕地地力调查数据的基础上,分析不同利用方式对松嫩平原典型农业县农田土壤养分状况的影响,为区域土地资源管理与保护提供依据。
1 研究区概况与研究方法
研究区概况
研究区九台市位于吉林省中部,第二松花江中游,东经125°42′~126°49′,北纬443°85′-44°61′之间,是原粮食主产区中,具有很强的代表性。九台总土地面积3376 km2;海拔在147~580 m之间;境内有第二松花江及支流伊通河、沐石河、雾开河和饮马河流过。气候为半湿润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年日照时数2571 h,年降水量582 mm。土壤类型主要包括草甸土、冲积土、黑土、水稻土和暗棕壤。原始的森林、草原植被已基本不复存在,大部分地区已开垦为农田,仅存有小面积的天然次生植被和人工林草。九台市属于典型的农业区,农业投入水平较高,但由于利用方式不同,导致施肥、管理等措施存在差异,从而对土壤养分状况产生影响。
不同利用方式对松嫩平原典型县耕地土壤养分状况的影响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